如何避免發(fā)達國家的陷阱?
發(fā)稿時間:2012-07-30 00:00:00 來源:中國改革網 作者:鮑盛剛
長期困擾世界經濟發(fā)展的是落后國家如何進行結構改革,以求突破經濟發(fā)展的瓶頸,但是目前困擾世界經濟的是發(fā)達國家為何經濟增長趨于停滯和衰退,其原因是什么?發(fā)達國家又將如何進行結構改革,以求擺脫衰退,恢復經濟的再增長?
首先,選擇貿易而不是對外投資,因為貿易使富國越來越富,投資卻可能使富國走向衰退,最愚蠢的是自己不生產,讓他國生產,然后再從他國進口。那么,為何貿易會使富國越來越富,窮國越來越窮?美國經濟學家埃里克·蘭納特在“富國為什么富,窮國為什么窮”一書中分析到,那是因為富國擁有最具有技術外溢性的高地經濟,其經濟活動總是與知識,創(chuàng)新,報酬遞增等聯系在一起,因此能夠持續(xù)地創(chuàng)造財富。而窮國主要從事的是低地經濟活動,如原料生產,初加工或者產品包裝等,由此形成的國際分工體系顯然是不平等的,同時也是一種不完全競爭體制,歷史上美國和西方曾將發(fā)展中國家作為廉價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而自己控制生產和研發(fā),在這一全球經濟循環(huán)機制中,財富源源不斷地從發(fā)展中國家流入西方發(fā)達國家,以至于窮國愈窮,富國愈富。那么,為何投資會使富國變窮,窮國變富呢?這是因為短期來看,資本輸出獲得了不少好處,但是,長遠來看,輸出資本降低了國內經濟振興的可能性,導致制造業(yè)轉移和外包,就業(yè)機會的流失,政府財稅收入的減少,特別是如果資本輸出是私人公司主導的,那么往往利潤由他們擁有,而成本和代價往往由社會和國家承擔,加速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平等,事實上這就是目前我們看到的美國和西方發(fā)達國家陷入困境的原因。
冷戰(zhàn)后,美國和西方國家主導的政治全球化打開了經濟全球化這個潘多拉盒子,饑渴的資本紛紛從美國和西方涌向地球的另一半,就像發(fā)現新大陸一樣,資本和技術大規(guī)模的從高工資國家向低工資國家的轉移,改變了以往以國家為主體的全球產業(yè)分工和貿易模型,導致了全球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現為美國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經濟衰退和中國與新興經濟體國家的快速發(fā)展。首先,隨著資本和技術從美國和西方向地球另一半的轉移,全球經濟中心從大西洋轉向太平洋地區(qū),1978年以來中國獲得了5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世界投資中心,由于大量外資的涌入使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平均增長率達到9.5%以上,是美國經濟增長率的3倍,由此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和制造業(yè)大國。其次,全球經濟中心的轉移導致全球經濟結構和經濟循環(huán)機制的變化,跨國公司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將發(fā)展中國家作為全球廉價生產基地,然后將產品運回母國,因此美國和西方國家變成了消費市場和農產品以及原料出口國。在這一全球經濟循環(huán)機制中,發(fā)展中國家其中主要是中國被成為世界工廠,由此推動了它們制造業(yè)的加速發(fā)展,以及出口和外匯儲備的上升,而與此相對,西方發(fā)達國家成為消費型國家,發(fā)展勢頭減弱,工作機會減少,中產階級每況愈下,消費依賴于進口,而進口的增加導致貿易逆差的加劇,債務和財政赤字的上升,它們從原來的債權國成為了債務國。其三,全球經濟結構的變化和經濟不平衡發(fā)展導致全球財富分布的改寫,根據統(tǒng)計,全球外匯儲備為8.1萬億美元,中國擁有2.4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與此對應,全球外債總值為56.9萬億美元,美,英,德,法,意,荷,西班牙等西方國家分別處于前10位,它們外債總和已占全球債務82%,而美國外債達13.6萬億美元,占全球外債的23.9%。
其次,對外投資應該由國家主導,而不是由私人企業(yè)主導,因為海外投資具有很大的利潤空間,如果由私人企業(yè)主導,利潤歸私人企業(yè),成本則由政府和社會承擔,必然導致不平等的加劇與社會矛盾的激化,反之,如果由國家主導,利潤則歸社會,社會整體福利會因為海外投資的回報,得以不斷提升。目前,美國和西方發(fā)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和全球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也是全球化最大的得益者,它們找到了廉價生產基地,降低了運營成本,所以在目前全球經濟低迷,美國和西方國家陷入債務危機的情況下,跨國公司卻一枝獨秀,利潤不降反升,根據統(tǒng)計2001年到2006年5年中,美國GDP中企業(yè)利潤部分從7%上升到12%。美國蘋果公司與負債累累的美國政府相比,不僅沒有負債,而且賬面上有463億美元,富可敵國,事實上許多跨國公司已經成為國中之國,它們利用手中的財富影響和綁架政府,左右政府的決策,進而加速財富向自己的集中。與此相比,在發(fā)達工業(yè)國家,由于就業(yè)機會從富國轉向窮國,中產階級每況愈下,他們失去了工作,只能靠政府救濟維持生存,他們把怨憤轉向移民和發(fā)展中國家,認為是他們把工作機會搶走了。不可否認,全球化導致的全球資本和技術由高工資國家向低工資國家的轉移,給發(fā)展中國家?guī)砹撕脰|西和希望,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但是就利益分配來講,跨國公司是最大的贏家,對此正如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羅格曼講的:“這些進步的真正源頭是那些鐵石心腸的跨國公司和貪得無厭的企業(yè)家。雖然他們只關心如何利用廉價勞工帶來的獲利良機,但他們的行動無意間帶來了改善大眾生活的直接后果。”
近現代全球經濟最主要的問題一直是為何富國越來越富,窮國越來越窮?對此研究產生了發(fā)展經濟學。但是目前全球經濟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富國為何變窮,窮國為何變富?這一問題不僅困擾美國和西方國家,使他們陷入債務危機,走向衰退,同時也影響了中國與新興經濟體國家的經濟增長,進而全球經濟問題正在轉變升級為政治軍事問題,世界正進入一個重商主義沖突的時期,顯然我們已經進入一個經濟和政治面臨重大調整的階段,并且需要研究發(fā)達國家如何進行結構改革,以避免經濟發(fā)展的停滯與衰退,對此我們可以把這一研究稱之為后發(fā)展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