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世行改革不值得期待
發(fā)稿時間:2012-10-11 00:00:00 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柴桑
世界銀行年會正在東京舉行,在會議開始前夕,世行行長金墉表示,將對世行進行改革,調整運行方式以便更快地滿足貧困國家的需要。對于將協助減貧作為自身使命的世行來說,這一改革無疑是正確且必要的。只是有一個問題需要關注,即便世行做到了提高效率,它在減貧方面又能發(fā)揮多大作用呢?
按照現有的運轉方式,世行提供貸款大致上要經過選項(立項)、準備、評估、談判、提交董事會、實施和后評價這樣一些過程。就整體流程而言,與一般金融機構的運轉方式大同小異,世行究竟是會在流程上做出重大改進呢,還是只是對各過程進行一些效率上的調整呢?由于必須保證資金運轉的安全性,在效率方面而言,世行能夠做出的調整并不多。
這也注定了金墉所謂的改革只會是徒有其表。世行這樣一個國際機構,雖然它擁有十分重要的國際地位,也得到很多國家和政府的青睞,但世行本身的能力實際上十分有限。
根據世行2011財年報告,世行旗下的兩個主要資金提供機構國際復興開發(fā)銀行(IBRD)和國際開發(fā)協會(IDA)的貸款余額分別為1324.59億美元和1252.87億美元。鑒于貧困國家數量的龐大以及世行已運轉多年,不到2600億美元的貸款余額在減貧方面到底發(fā)揮了多大作用值得懷疑。
自1981年開始與世行合作以來,作為世行的主要援助國之一,中國從世行得到的資金大約有400億美元,高峰期世行大約每年會向中國投入十幾億美元。這樣的資金規(guī)模能對中國的減貧有多大貢獻呢?按照世行的說法,從1995年開始,累積投入2.4億美元的西南扶貧項目是它在中國實施的最大規(guī)模的扶貧項目,也是世行扶貧實施成功的典型項目,幫助廣西、貴州、云南的35個國家貧困縣的350萬人口實現了溫飽。只是這個項目資金并非世行單獨承擔,中方提供了大量的配套資金,在累積42.3億人民幣的總投入中,世行提供的資金不到一半??紤]到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以及中國政府對國貧縣的諸多優(yōu)惠政策,世行在這些地區(qū)的減貧努力不宜高估。
這并沒有否定世行成績的意思,在某些地區(qū),世行實施的一些項目給當地的確帶來了便利,也給部分貧困人群帶來了希望。但總體上而言,世行項目只在某些點上具有實際意義,在面上并無太多幫助。
這是由世行自身的缺陷所決定的。世行作為一個國際組織,它成立之初的美好目標不可避免地受到國際關系的影響。作為一個國家間的合作組織,世行不得不在各國特別是大國之間踩鋼絲,平衡考慮各方利益。這也許無可厚非,但這樣一種復雜局面顯然會嚴重影響世行協助減貧目標的實現,也會或明或暗地干擾世行的改革。
2011財年,各國對IBRD的承諾提供貸款額為267.37億美元,實際支付了218.79億美元,中間有約50億美元的缺口。這并不奇怪,IDA也存在類似現象,而且IBRD和IDA幾乎每一年都會發(fā)生這種情況,只是缺口數額的差別而已。
世行的無力是顯而易見的,各國對IBRD和IDA區(qū)區(qū)400多億美元的承諾貸款額度尚且無法全部兌現,又怎么能在減貧方面實現真正的步調一致呢?用各懷鬼胎來形容或許有些過分,但各國都將自己的國家利益置于優(yōu)先位置則是毫無疑問的。
貧困是動蕩和混亂的根源,消除貧困能夠減少動蕩和犯罪已成為國際間的共識。在消除貧困的過程中,世行最大的優(yōu)勢并不在資金方面,而在國際經驗的總結與輸出。世行已經建立起一整套的數據收集和研究體制,取得的各種研究成果十分豐富,對于發(fā)展中國家而言,世行在這方面能夠提供的幫助遠遠大于資金。
當然這是建立在受援國自愿接受的基礎之上的。世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不同,并沒有太多的強硬手段。世行基本上只有一副慈眉善目的溫和面孔,只能將希望寄托在受援國的合作之上,而這恰恰是最困難的。多數的貧困國家政治上都存在的諸多缺陷,不穩(wěn)定的政治和社會結構制約了世行與其合作的程度。更為重要的是,政治和社會的動蕩會進一步導致貧困,不斷制造出新的貧困人口,而這又是世行無能為力的。所以,當世行把阿富汗3年內嬰兒死亡率降低22%和兒童死亡率降低26%列入自己工作成果的時候,很難相信世行認為自己真的在這其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這種成績的取得首要原因是阿富汗安全局勢和政治局勢的改善,而非世行資金和項目上的介入。
從這個意義上說,世行的減貧努力特別是資金和項目上的努力其實是無效的。一方面,世行只能與政治和社會比較穩(wěn)定的國家積極合作才有可能協助減貧;另一方面,政治和社會比較穩(wěn)定的國家又可以依靠自身解決貧困問題。這種悖論對世行是一種諷刺,對資金并不充裕的世行來說,多國合作的架構決定了它不可能將資金集中投向少數國家和地區(qū),這也注定了它在提供資金方面無法發(fā)揮太多作用,也無法強行輸出一些經驗和制度框架,這與IMF截然相反。
因此世行所謂的改革并不值得期待。將改革目標放在項目和資金的運作方面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回避姿態(tài)。假如真的把協助減貧作為目標的話,世行需要的改革并不在金墉所說的那種操作層面,而是需要對世行的整個架構進行全面徹底的改革,需要各國在政治上讓渡一部分權力,這在國際政治上卻又是完全不可能的。
處于國際政治夾縫中的世行無疑是尷尬的,在可預見的未來,它或許只能一如既往,不斷地在各種場合繼續(xù)羅列出自己可疑的減貧成果。
作者系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