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视频播放器免费看_日韩精品视频娱乐_黄片不卡_在线人成观看

當前位置:首頁 >> 人文精神

文章

中國史學研究“全球視野下的中國”

發(fā)稿時間:2022-04-18 16:21:31   來源:騰訊文化   作者:王晟

  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第一次在亞洲舉辦,就選擇了中國。召開后的第一個主要議題,是“全球視野下的中國”。

  8月23日的濟南,將迎來有“史學奧林匹克”之稱的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國際歷史科學大會是在全世界影響最大的史學盛會之一,這是其首次在亞洲舉辦。

  國際歷史科學大會(TheInternationalCongressofHistoricalScience,下文簡稱國際史學會)創(chuàng)建于1900年,每5年舉辦一次。從1926年至今,它的主辦方一直是國際歷史科學委員會(InternationalCommitteeofHistoricalSciences,下文簡稱國際史學委員會)。作為國際史學會的成員,中國史學會1995年曾申請在北京舉辦大會,未能成功。2010年,中國史學會再次將濟南推薦為2015年大會的舉辦地,最終獲得通過。

  在第22屆國際史學會進入倒計時之際,騰訊文化專訪了國際史學委員會主席瑪利亞塔·西耶塔拉(MarjattaHietala)。作為一位綜合史教授,她目前在芬蘭坦佩雷大學任教。她對騰訊文化詳細介紹了世界史學界的最新動向、國際史學委員會的組織構成。


  瑪利亞塔·西耶塔拉

  在談及中國史學研究的問題時,她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也表示了對這一領域的不了解。“我們并不懷疑中國史學界的研究質量,問題出在出版策略上。”她認為,語言問題阻礙了中國史學研究走向世界,應該有更多的此類書籍被譯成外文。

  她期待,此次濟南會議成為國際史學界了解中國史學研究的契機。

  以下為騰訊文化與瑪利亞塔·西耶塔拉的對話:

  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要由BBC來書寫?


  國際史學委員會1926年5月25日成立于日內瓦。它是國際史學會的常設機構,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屬的分支機構。圖片來源:第22屆國際史學會官網

  騰訊文化:國際史學委員會目前有多少成員?

  瑪利亞塔·西耶塔拉:國際史學委員會成立于1926年。委員會的會員名額是根據各國歷史學家的活躍程度來決定的。有些國家沒有任何歷史學家的組織,還有一些歷史學會沒錢支付會員費(每年800歐),所以就沒法加入。近年來,我們試著接收更多的會員,但近東和非洲的動亂和戰(zhàn)爭等破壞了這一計劃。目前我們已經收到拉美地區(qū)一些新會員的申請,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的成員更新申請。

  國際史學委員會包括三種類型的委員會或協會:第一種是國家級的委員會或協會,第二種是國際聯合組織,第三種是國內協會。前兩種可以成為正式會員,其代表有投票權。

  今年大會的國家級協會成員一共有53個(編者注:此類成員包括中國史學會、美國史學會、德國史學會等)。

  大會的國際聯合組織成員目前有30個,它們根據不同的主題組織,許多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組織(注:此類成員包括世界全球史學會、國際經濟史學會、國際婦女史研究會、國際人口史委員會等)。1950年代,第一批區(qū)域性國際聯合組織成立,其中包括斯拉夫人歷史學家國家委員會、泛美史地學會等,之后東南歐國際聯合研究協會和非洲世界史聯合會也相繼成立。國際語言組織是國際史學委員會最年輕的一批成員之一。

  大會的國內協會成員目前有12個。

  騰訊文化:大會的資金從何而來?

  瑪利亞塔·西耶塔拉:對于濟南會議這樣的活動,我們有一筆臨時的活動基金,專門資助那些無法從大學得到資助的退休人士和年輕與會者。我們還有一筆固定基金,曾經提供給參加2010年阿姆斯特丹會議的發(fā)展中國家與會者。這筆基金中剩下的錢,會資助給參加濟南會議的發(fā)展中國家與會者。

  騰訊文化:近些年,國際史學會的核心議題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瑪利亞塔·西耶塔拉:在過去的三屆大會中,環(huán)境問題、方法論問題、一些全球關注的戰(zhàn)爭及革命方面的問題是大會的主要議程。2000年奧斯陸會議的主要議題包括“歷史上的全球視野:概念和方法論”“千禧年,時間和歷史”“過去和現在,歷史的使用和誤用以及歷史學家的責任”。2005年悉尼會議的主要議題包括“環(huán)境(人類與自然)”“戰(zhàn)爭與和平”“神話與歷史的關系”。2010年阿姆斯特丹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帝國的隕落”“作為文化的城市”以及“宗教和權力”。

  這次的濟南會議有四個主要議題,包括“數碼技術在史學中的運用”和“國際歷史學數字化推廣”等。這些主題會打開與會者的眼界,告訴他們,新的研究工具不僅對現當代歷史學研究有用,對中世紀和古代歷史學研究同樣適用。

  騰訊文化:發(fā)展到現在,有115年歷史的國際史學大會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什么?

  瑪利亞塔·西耶塔拉: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所有科學領域里的競爭都在增加。當我們開始與其它學科(比如自然科學領域)競爭研究經費時,請試想,在職業(yè)歷史學家和人文學科研究者身上會發(fā)生什么?

  其次,對職業(yè)歷史學家來說,最大的挑戰(zhàn)是媒體的定位問題。我們的學術研究開始和大眾演講,和電影、視頻、電視節(jié)目競爭——這些大眾傳媒常常是由非職業(yè)的歷史學家創(chuàng)立的。我必須要問: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是否要由電影人、制片商、BBC或者CNN來書寫呢?

  最后,我們自己必須跟上最新的趨勢,拓展新的研究領域,提供新的研究方法。我們必須問自己:假如人們能從網上獲取所有重要的信息,如何才能吸引學者尤其是年輕學者提交報告、參加大會呢?

  毛澤東時代對世界史學界充滿吸引力

  騰訊文化:最近的幾次國際史學會上都出現了“西方史學與非西方史學相遇”的內容,出現了“歷史中的古老年代及其變化”“帝國”“歷史上的散居部族”這樣將非西方的歷史完全整合進來的問題,你如何看待這些議題的出現?它們和全球化、全球史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

  瑪利亞塔·西耶塔拉:這個問題很難答。我第一次有關“西方史學與非西方史學的相遇”的經歷是在1980年的布加勒斯特大會上。當時“東歐”是最重要的主題,尤其是東歐和平的問題。共產主義國家和非共產主義國家的與會者們展開了激烈的意識形態(tài)爭論。


  1980年國際史學會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大會期間報道圖片來源:第22屆國際史學會官網

  在整個冷戰(zhàn)期間召開的大會上,繼承了傳統歷史觀的歷史學家、持“新歷史觀”的歷史學家和馬列主義歷史學家之間的爭論相當普遍。國際史學會為這些爭論提供了一個論壇,論壇中經常涉及概念和歷史現象的定義。自從國際史學會創(chuàng)建以來,方法論的問題始終屬于會議的議程之一。

  騰訊文化:西方史學話語長期占據了世界史學的主流,對此產生質疑的美國學者柯文后來提出了“在中國發(fā)現歷史”。在你看來,世界歷史研究如何才能擺脫西方中心主義的影響?

  瑪利亞塔·西耶塔拉:在國際史學會的所有大會上,我們都有來自幾乎所有國家的代表,還有來自那些沒有國家級委員會的國家的代表。當你的國家存在這樣的委員會,或你是一些國際聯合組織的成員,你就可以更深入地參與到國際史學委員會的工作中來,甚至提交報告。

  做更多的比較、進行系統性研究的時候,我們就能擺脫西方中心主義。聯合國及其國際組織、世界銀行收集的統計資源,都能用到當代歷史學的全球比較分析中。

  騰訊文化:目前中國的史學研究在世界史學界居于什么地位?什么議題比較受關注?

  瑪利亞塔·西耶塔拉:我們很難很快熟悉中國的歷史研究——大多數的中國歷史研究書籍是中文寫的,沒有翻譯成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德語等語言。不過,中國的早期王朝、文化大革命以及毛澤東時代,始終對世界史學界充滿著吸引力。

  騰訊文化:你認為中國的史學研究缺少什么?

  瑪利亞塔·西耶塔拉:我們并不懷疑中國史學界的研究質量,問題出在出版策略上。希望能有更多中國史學研究書籍被譯成其他語言。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子議題非常有趣


  2010年8月26日下午,在國際史學會舉行的第二次會員國代表大會上,代表們以8票反對、5票棄權、36票贊成的投票結果,選定“中國濟南為2015年舉辦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舉辦地”。圖片來源:第22屆世界史學會官網

  騰訊文化:1995年,中國史學會申請2000年在北京舉辦第19屆國際史學會,當時為什么沒成功?

  瑪利亞塔·西耶塔拉:城市之間總是存在競爭的。每屆大會的舉辦地由國際史學委員會成員的聯合大會投票決定。1995年的蒙特利爾會議上,挪威的奧斯陸和北京是最大的競爭對手,結果奧斯陸贏了。

  騰訊文化:此次大會首次在亞洲舉辦就選擇了中國,為什么?為什么是濟南?

  瑪利亞塔·西耶塔拉:在2010年的第21屆國際史學大會上,中國史學會推薦山東濟南作為第22屆大會的舉辦地,獲得投票通過。中國史學會代表和中國社科院的歷史學家強調,之所以推薦濟南,是因為山東是文化強省,又是孔子的故鄉(xiāng)。

  騰訊文化:第22屆國際史學會召開后的第一個主要議題就是“全球視野下的中國”,你怎么看?

  瑪利亞塔·西耶塔拉:這屆會議會非常有趣,因為有來自中國、意大利、法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卡塔爾等地的歷史學家提交報告。這些報告的主題非常有意思,如“穆斯林移民對蒙元中國的藝術與科學的貢獻”“中國的白銀貨幣化:明朝中國與全球互動”。許多論文都提到了18-20世紀中國和世界之間的貿易關系。此外,有一位中國史學家提交的報告是“外國工程師在中國的活動和中國國際化的進程:‘工程學會在中國’——1901-1941的案例”,這個主題非常接近我對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研究興趣。

  騰訊文化:本屆大會的議題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些?

  瑪利亞塔·西耶塔拉:大會的議程是根據國際史學委員會成員提交的報告主題來定的。我們想將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歷史學家集合起來,去討論創(chuàng)新的主題、新的方法論和主題方向,并進行比較研究。

  從全球視野來看,本屆大會的某些主要主題是很典型的例子:“書寫情感的歷史”“世界史中的革命:比較與關聯”“歷史學的數據化轉向”等。最后一個主題中,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史學與新媒體”,由一位中國同行演講(注:指復旦大學教授周兵)。我們也有晚間會議,包含一些口述史的主題,這與我的研究范圍很接近,因為我在芬蘭有一個口述史的項目。

  整個會議議程充滿了有趣的新探索,比如“冷戰(zhàn)和福利國家”“歷史在旅游中的應用”“足球:全球化歷史的一面鏡子?”“早期國家社會中的巫術與語言”“音樂與民族”“嬰兒潮一代?一個連續(xù)的歷史”等。

  中國史學家有著同等的獲獎機會


  獲得第一屆世界歷史科學委員會歷史獎的法國歷史學家塞爾日?格魯津斯基

  騰訊文化:在本屆大會上將頒發(fā)首屆國際史學委員會-積家歷史獎。為什么創(chuàng)辦這個獎?第一屆得主為什么選擇法國歷史學家塞爾日·格魯津斯基(SergeGruzinski)?

  瑪利亞塔·西耶塔拉:這個獎主要是為了獎勵那些通過著作、出版物或者教學等方式,在其研究領域里表現卓越的歷史學家,他的工作應該對歷史學知識有顯著的貢獻。目前這個獎項規(guī)模較小,但卻可以說是歷史學領域里的諾貝爾獎或者菲爾茲數學獎。有了這個獎,國際史學委員會就鼓勵了杰出學者在歷史研究上的創(chuàng)新。它也提高了委員會的公眾知名度。

  塞爾日·格魯辛斯基是一位寫就了許多著作的杰出歷史學家。作為16-18世紀拉丁美洲史的專家,他是全球史和跨國史的發(fā)展先驅,這部分歷史研究方向代表著目前主要的歷史研究趨勢。


  塞爾日?格魯辛斯基作品的中譯本

  騰訊文化:中國史學家是否有機會得這個獎?

  瑪利亞塔·西耶塔拉:中國史學家有著同等的獲獎機會。國際史學委員會的評委會會根據國家級協會和國際聯合組織這兩類會員的推薦來進行評選。中國史學會可以在下次大會之前向國際史學委員會提交推薦人。

  騰訊文化:今年是二戰(zhàn)勝利70周年,你如何看待現在的二戰(zhàn)史研究?本屆大會對這一領域會有哪些探討?

  瑪利亞塔·西耶塔拉:德國和美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非?;钴S。長久以來,在二戰(zhàn)史的研究中,政治史都是非常流行的研究領域。近年來,許多傳記陸續(xù)出版,為二戰(zhàn)史研究打開了新的局面,其中猶太史研究和猶太人的命運是最重要的研究領域之一;心理史學和“新戰(zhàn)爭史”則是新的研究方向,其主要焦點集中于戰(zhàn)爭中人的情感和感覺,特別是納粹德國占領國人民的苦難上。

  今年的大會有兩個相關的主題研討會,分別是“邊界、大屠殺、人口的安置”以及“在放逐中書寫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