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视频播放器免费看_日韩精品视频娱乐_黄片不卡_在线人成观看

當前位置:首頁 >> 人文精神

文章

唐詩宋詞中的春節(jié)風俗:守歲

發(fā)稿時間:2015-02-17 00:00:00   來源:騰訊儒學   作者:董思捷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在辭舊迎新的除夜,人們難免回想起過去一年的林林總總,憧憬著將到之年的希望與改變。這時光流逝的碑界最易引發(fā)詩人的生命意識,于是除夜便成了中國古代感時傷懷的文人墨客們競相抒寫的對象。而除夜守歲是自古以來的風俗,唐詩宋詞中也多有對此現(xiàn)象的記載。

  蘇軾于嘉祐七年冬末寫的風俗詩《歲晚三首》中便有《守歲》言:

  欲知垂歲盡,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嘩。晨雞旦勿唱,更鼓畏添過。坐久燈燼落,起看北斗斜。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

  孤身鳳翔的蘇軾,遇到年終,想返回汴京和父親弟弟團聚而不得,寫下此詩寄予弟弟子由以表相思。前六句從反面入題寫守歲無益,過去的蛇年只剩下蛇的尾巴,然而僅抓尾梢哪里系得住它?要寫守歲先寫守不住,好像這一風俗很無道理,實則欲擒故縱。接下來六句描寫守歲的具體情景,一個“強”字寫出兒童過除夕的特點,明明瞌睡到不行,還要勉強歡鬧。“晨雞”二句將守歲時擔心天亮,舊年即將過去的不舍心理描寫得細膩入微;“坐久”兩句又將大人守歲時的情景逼真再現(xiàn),紀昀甚為欣賞這十個字,認為道出了“真景”,這人人守歲時皆有的感情被蘇東坡毫不費力的寫出,讓讀者倍感親切。最后四句終于表明守歲有理,與子由共勉要更加珍惜時光,抓住了守歲這一風俗的象征意義和積極精神,寫得奮發(fā)向上,全詩精神斗然振起。

  與民間守歲不同,唐太宗李世民宮苑內(nèi)的《守歲》則是另一種情調(diào):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冰雪消融,梅花初綻,宮廷內(nèi)外張燈結(jié)彩,擺上供品,敬神祭祖,守歲辭舊,顯得熱烈而莊重。政通人和,河清海晏,舉國歡慶良宵,怎能不讓唐太宗神清氣爽!

  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愁,那些羈旅之中無法與家人共同守歲的文人們自然況味不同。唐人張說的《欽州守歲》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不能與家人團聚的遠方游子,在除夕之夜守歲不眠的思鄉(xiāng)之情:“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旦來。愁心隨斗柄,東北望春回。”詩人望眼欲穿,盼望著“春回”也能帶給自己好運,守歲之時的愁苦與希望交融,失望與信心并存。而在旅店中獨自守歲的戴叔倫更是五味雜陳地用一首《除夜宿石頭驛》排解著心中的愁緒:“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說“親”竟無可親,唯有寒燈;言“笑”實則生悲,嘲笑此身支離。旅館里的除夕夜,悲涼情思躍然呈現(xiàn)??梢娛貧q之要還是與家人共同度過,除夜也成為一年中親情最為突顯的時刻。

  此外,孟浩然之《除夜有懷》,杜甫之《杜位宅守歲》,李商隱之《隋宮守歲》等眾多著名詩篇都對守歲風俗做了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并抒發(fā)出或感時光易逝,勸勉學會珍惜;或感親情之重,倍加思念家人的情感。由古至今,雖然人們過年的內(nèi)容方式有了很大變化,但守歲的風俗一直保留到現(xiàn)在。我們守不住的是逝去的時光,而守得住的卻是那血濃于水的親情和對美好未來的孜孜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