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混亂”是中國人的特點之一?
發(fā)稿時間:2015-01-05 00:00:00 來源:騰訊文化 作者:阿瑟·史密斯
《中國人的德行》一書于19世紀(jì)80年代以系列文章的形式寫成,以西方文明的視角,觀察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尤其是底層人民的生活,從中發(fā)現(xiàn)、總結(jié)出中國人的性格,以及中國文化的特質(zhì)。
思維混亂
思維混亂并不是中國人特有的,也不是說每個中國人都有這個特點,這只是中國人的特點之一。與其他民族相比,中國人的智力沒有任何問題,他們完全能夠在世界民族中脫穎而出。但教育在中國并不普及,有很多人沒有受過教育或是受的教育不完全,他們十分喜歡漢語的結(jié)構(gòu),但這種喜歡就像是律師眼里犯罪的從犯一樣,只會幫倒忙。這令他們的思維含糊不清,對此他們或許應(yīng)該感到慚愧。
多數(shù)人都知道,漢語的名詞既沒有變化,又沒有“性”“格”的區(qū)別。動詞不受任何時態(tài)、語氣、語態(tài)、人稱和單復(fù)數(shù)限制,形容詞也沒有比較級。名詞、動詞、形容詞之間幾乎沒有區(qū)別,所有漢字在能用的場合都可以通用,毫無問題。漢語可以將人類的思想表達得很清楚,但漢語的結(jié)構(gòu)讓人感覺到思維混亂,就像是炎熱的夏天讓人感覺昏昏沉沉一樣。
一個沒受過教育的中國人所說的話是什么意思我們很難弄清楚。他說的話就像傳說中的穆罕默德懸棺一樣懸在半空,令人摸不著頭腦。對說話的人來說,完全可以省略主格,因為他清楚自己說的是什么。但是對于聽話的人來說,主格是個很重要的部分,一旦省略,一般人根本無法弄懂他在說什么。當(dāng)然,對中國人來說,將主謂語補充上就可以,豐富的經(jīng)驗使中國人完全適應(yīng)了這種語境。
總有這樣的情況:一句完整的話,不知道句子中的哪個關(guān)鍵詞被省略掉了。一般說話人的主語并沒有明顯的改變,但聽話的人發(fā)現(xiàn)說話的人已經(jīng)在說他道光年間的祖父了,而不是像幾分鐘之前那樣在說自己。我們很疑惑他說的話是怎樣從這里跳到那里的,這種例子幾乎每天都可以遇到。對中國人來說,這種話題的跳躍就像看玻璃窗上的小蟲順便也能望見不遠處的牛群一樣,是很平常的事。
中國人講話時從不交代時間地點的變化,因為漢語的動詞沒有時態(tài)。他們常常處于思維混亂的狀態(tài)。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外國人想搞清楚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就不得不提出一系列的疑問,比如說,剛剛你說的人是誰?他在哪里?。窟@是什么時候的事?他在做什么啊?為什么會這樣?結(jié)果怎么了?面對這樣一連串的問題,中國人會無奈地望著你,而且表情困惑,好像是你的五官沒有發(fā)生作用一樣。而對于我們來說,只有這樣問,才能明白他所說的是什么意思。
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中國人,任何想法都讓他感到驚訝,因為他并沒有思想準(zhǔn)備。他的頭腦就像是一門滿是銹跡的炮管,調(diào)整了很久,最后依然是啞彈。他不明白,也沒想過要弄明白。如果問他:“你多大年紀(jì)了?”他會盯住你半晌,然后問:問我嗎?”在得到你的肯定后,他又會問:“多大年紀(jì)?”當(dāng)你再次表示肯定后,他還會問:“我多大年紀(jì)?”在你反復(fù)的肯定后,他才會清楚地回答你的問題。終于,他的思維正常運行了。
另一個思維混亂的例子是,中國人總是用事情的本身來說明事情。當(dāng)你問一個廚子:“為什么面包里沒有放鹽?”他的回答是:“我們都不在面包里放鹽。”如果你問:你們?yōu)槭裁床涣粝乱恍〇|西在冬天吃呢?”他肯定會回答:“沒錯,我們不留食物在冬天吃。”如果哪位說出“能夠知悉事情的緣由的人是快樂的”的詩人在中國的話,他一定會把這句話改成“試圖知悉事情緣由的人是不快樂的”。
一個人總是將歪曲的話轉(zhuǎn)達給別人是思維混亂的另一個特征。在中國,最愚蠢的行為莫過于叫A去告訴B,讓C來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樣做的結(jié)果,不是信息傳到C那就已經(jīng)歪曲了,就是信息根本就沒有傳達出去,因為各方根本不明白這是個重要的信息,最后導(dǎo)致信息面目全非。想指望在這樣精密的機器中,協(xié)調(diào)三個齒輪的契合,這個想法實在是不現(xiàn)實。對一個理解力強的人來說,不歪曲的轉(zhuǎn)達想法也十分困難,就像是在水中插入了一根棍子,從外面看這根棍子一定是歪的。
外國人總能碰到一些奇怪的現(xiàn)象。對一些不正常的行為,你也許會不解地問:“他為什么這樣做?”得到的回答十分簡潔:“是的。”這種回答十分含糊不清,大部分還帶著一些令人郁悶的常用語,有表示肯定的“幾個”,也有表示疑問的“多少”。如果你問:“你來這里多少天了?”得到的回答是:“是的,我來了好些天了。”這種令人匪夷所思的回答屢見不鮮。在漢語中最有歧義的詞語是人稱代詞“ta”,這個詞語可以表示男人、女人,也可以表示動物。有時候說話的人只是含糊地指向他所說的人所在的方向,或者是指向住所。“ta”更多地被認(rèn)為是一個指定的形容詞,或是關(guān)系代詞、指定代詞。中國人的對話在這種情形下就像是法庭上證人的證詞:“他拿著一根棍子,他也拿著一根棍子,他打了他,他也打了他,如果他和他一樣狠狠地打他,那就不是他打死他,而是他打死他。”這種斗毆的證詞絕對會讓聽的人一頭霧水。
你突然問一個懶散的仆人:“剛剛叫你,為什么不來?”他會直接回答你:“不為什么。”這種混亂思維經(jīng)常會惹怒做事有條有理的西方學(xué)者。廚師做飯時總是習(xí)慣性地想把佐料用光。當(dāng)他做下頓飯時,就會少放一些佐料。若是問他,他會回答說已經(jīng)沒有了,如果再追問下去:“為什么不再弄一些?”他會干脆地解釋說:“我沒有弄。”
算賬時,你算好賬后,打開保險柜,將零錢付給他,又雜七雜八地聊了很多,然后他才說還差了一筆賬沒算。如果你問:“剛剛怎么不說?我可以一次結(jié)清。”你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因為這兩筆賬沒有什么關(guān)系。”還有一位醫(yī)生,花了大把的時間給病人看病,但是一會兒的功夫,這個病人又回來了。醫(yī)生表示他的病已經(jīng)看過了,病人會簡單地說:“我還有其他的病要看。”
延誤病情治療對我們而言是最愚蠢的事情,而在中國,這種現(xiàn)象很普遍,原因是病人太忙或是沒錢。他們覺得,忍受病痛的折磨要比花錢買藥便宜得多。其實有很多病,都是因為延誤病情而惡化到無法救治的地步。
有個中國人,他家離醫(yī)院非常近,在一次外出時他得了眼病,回家后忍了兩個多星期才去治療。結(jié)果因為拖得太久,眼病惡化成眼角膜潰瘍,他失去了一只眼睛;還有個病人,每天都去醫(yī)院治療他頸部的潰瘍,到第十八天他又說腿疼得讓他無法入睡,醫(yī)生檢查后發(fā)現(xiàn)他腿上也有一塊潰瘍,已經(jīng)惡化到茶碗口那么大。醫(yī)生問他為什么不早說,他回答:“我想先治好脖子,然后再治腿。”
這些現(xiàn)象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屢見不鮮,就像英國小說家查爾斯·里德在小說中寫的:“人并不缺乏智慧,只是有一點兒愚昧。”
中國的教育,很難讓人理解與掌握一門學(xué)科,更談不上實際應(yīng)用。據(jù)一些西方傳教士說,中國的一些學(xué)者以“天花”為課題,但說的時候沒有提任何“天花”的字眼。中國的狗從不去追捕狼,當(dāng)狗遇到狼的時候,不是往相反的方向跑,就是往直角的方向跑。中國人在討論時,經(jīng)常是快談到想要說的話題時選擇繞開,最后說得非常疲倦,不但沒把話說完,還越說越遠。
中國人的貧富差距很大,智者和愚者的分化也很明顯,他們魚龍混雜地生活在一起。這些貧困無知的人,眼界就像是井底之蛙,只能通過狹窄的井口看到一點光亮,這也注定了他們的思緒必然混亂。這些人幾乎沒見過距離家門十里之外是什么樣子,他們不清楚外界人怎樣生活,連人類本能的好奇心,在他們身上也看不到。也許有些人知道有個外國人住在一里之外,對于這個外國人是誰?從哪里來?要做什么?他們從來沒有打聽一下的想法。他們除了維持生計的本能外,對其他一無所知。
他們不清楚人是有三個靈魂,還是一個都沒有。在他們眼里,除了和糧食價格有關(guān)的事,其他事情都毫無意義。他們相信壞人死后會變成狗,變成蟲,也相信人死后身體會變成土,靈魂會在空中消散。就像西方人所說的“務(wù)實的人”,胃和錢包構(gòu)筑了他們簡單實際的生活。他們無法理解沒見過沒聽過的事,是真正的實際主義者。對他們來說,生活就是一連串不順心的事的組合,除此之外,他都選擇不信,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無神論者。
只要一點點尊敬和食物就能夠得到滿足,這種天性是與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息息相關(guān)的。對他們來說,肉體是與精神和心理無關(guān)的,是獨立的存在。這樣的人,就像一直沉睡在夜里一樣。想要喚醒他們,就必須灌輸一種新的思想,向他們展示古代基督教的創(chuàng)始人所講述的真理:“人是有精神的。”只有這樣,“神,才會賜予他們智慧。”■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wǎng) 國務(wù)院新聞辦公室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騰訊網(wǎng) 搜狐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改革論壇 中國新聞網(wǎng) 澎湃新聞網(wǎng) 鳳凰網(wǎng) 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 人民論壇網(wǎng) 中宏網(wǎng) 千龍網(wǎng) 網(wǎng)易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北青網(wǎng) 中國記協(xié)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辦公室 央廣網(wǎng) 中國青年網(wǎng) 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中國日報網(wǎng) 中國人大網(wǎng) 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