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视频播放器免费看_日韩精品视频娱乐_黄片不卡_在线人成观看

當前位置:首頁 >> 人文精神

文章

為什么大家旅游時都愛拍觀光照?

發(fā)稿時間:2014-12-30 00:00:00   來源:騰訊文化   作者:張滇

 《在鏡頭背后假裝大師》一書中,作者敘述了那些鏡頭背后的東西,包括攝影大師們心里在想著些什么?用鏡頭拍下了什么?拍下來準備做什么?等等。

  前面說過了,咱們統(tǒng)共也就差不多1.5億平方公里的地兒可供折騰。到現(xiàn)在了,這1.5億平方公里的地兒,還沒人去過的地方恐怕是已經(jīng)不多了,而世界上的人又已經(jīng)如此多(70億,這個數(shù)字也不是鬧著玩的)。數(shù)字化技術發(fā)展和普及的速度又是如此的快,讓數(shù)碼相機既便宜又易用。結(jié)果就是,已經(jīng)有好幾十億臺相機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嘁哩喀喳地只管拍著,隨后無數(shù)的數(shù)字照片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飛速傳遍世界。

  即便現(xiàn)在還不至于,也必然很快就會實現(xiàn)——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能通過網(wǎng)絡找到那兒的照片。

  更不用說那些大家公認了的風景漂亮、風物特別的地方。記得早兩年曾有位攝影家拿著名的元陽梯田舉過例子。他說,如果把元陽梯田被拍過的照片都按照5寸的大小印出來,鋪開了肯定夠把整個元陽梯田蓋住。嗯,這說法有點夸張?不過,的確說明了眼下旅游拍照的“盛況”。

  搞搞笑,咱們來算一下,看這說法有多夸張。

  第一個推算方法,直接搜索關于元陽梯田的照片。剛才俺試著在百度搜索了一個,能找到32300張照片,于是俺按照下列常情來做推度:(1)一般人上傳的照片肯定是挑自己覺得拍得還好拿得出手的,十里能挑一就了不起了,多數(shù)恐怕得幾十里挑一吧。(2)一般人到了元陽這種名聲杠杠的大景點,拍個百十張正常吧。上述兩項綜合一下考慮,估計上傳了照片的人們所拍攝的元陽的照片恐怕得有三百萬張了吧。(3)會把自己拍的照片傳到網(wǎng)上去的,或者說習慣于把照片放網(wǎng)上的,占得到人口比例的1/10,那就是說,元陽梯田總得有個三千萬張照片了吧?

  三千萬張5寸照片鋪開,面積是:(5in×3.5in)×2.542cm/in×30,000,000=3,387,090,000cm2這個面積相當于0.3387平方公里,508畝!從照片上看,元陽梯田恐怕是不止508畝……看來那說法有點夸張了。

  哈哈。

  第二個推算方法,結(jié)果跟第一個方法差不出多遠去—官方發(fā)布的消息說,2012年,元陽梯田共接待了游客94.15萬人,俺依然從常情出發(fā)并極保守估計,假設當中只有一半人帶了相機,每臺相機平均只拍攝20張,則2012年就產(chǎn)出元陽梯田照片一千萬張。且元陽已經(jīng)著名了這么多年了……

  總之,真要是把照片都印出5寸鋪開來,即便“把元陽梯田都蓋一遍”的說法有點夸張,也足夠蓋住個千八百畝地的。

  一個景點就有好幾百畝的照片,什么概念??!

  的確這就是數(shù)碼攝影時代的實情。早年膠片時代,攝影還是個很貴很麻煩的事兒:相機要錢、膠卷要錢,沖洗印片兒還要錢,帶一堆膠卷還費勁占地兒,一卷還只能拍36張。而現(xiàn)在的數(shù)碼相機簡直就是零成本,隨便摁,摁到過足癮為止。膠片攝影,沒練過點兒手藝那真不知道摁出來了啥樣兒;數(shù)碼相機,摁完了就能看,看了不滿意就刪了重摁……那還不敞開了摁著玩兒啊。

  就再來較個真兒。說起來,既然那些景點都已經(jīng)被拍了那么多次照片,難不成還缺你拍的那一張嗎?你干嗎還要拍呢?要給自己或者什么人摁個“留影”不算(那是有著供回味,或者提供證據(jù)的“作用”的),問題是你干嗎還要拍那種畫面里并沒有你熟悉的誰,而只是純風光的?你覺得你能拍出來新意嗎(忒難了吧,而且你真準備去投稿去參賽去公開發(fā)表嗎),還是你只是覺得自己親自拍的就愣是不一樣?你想要自己回憶下那個場景,或者想要向朋友們介紹你去過的這個地方,難道網(wǎng)上那N萬張照片還不夠提醒你幫助你的嗎?

  俺是真被這個問題困擾過,因為,俺看不到自己拍的那么多的旅游照片有什么用處(卻逼得俺不得不多買個硬盤)。于是,當年俺曾經(jīng)在一個攝影論壇里發(fā)帖問大家。不料,招致一片鄙視。好像大家都覺得,會去想這事兒就已經(jīng)很SB了,還想那么多就更是SB到一定程度了……可就是不曾有誰正面給俺一個嚴肅的、顯然是想明白了的回答(顯然大多數(shù)人不認為這個問題還需要想)。唉,較真兒的人不招人待見,由此可見一斑。

  出門旅個游就拍回來一堆照片,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嗎?需要嗎?不需要嗎?……咳,只是研究研究,干嗎那么認真呢。—可是,到底需要嗎?

  好吧,這么較勁可能有點沒勁。那誰誰說了,旅游拍照至少有一個好理由,絕對的杠杠的好理由:給自己的旅程做個記錄。跟有些人寫日記一樣,咱有時會需要用一些方法來記錄自己的一些過程狀態(tài)、表達自己的一些感受,哪怕這種狀態(tài)這種感受,其實前人早就同樣地有過,或者已經(jīng)表達得足夠漂亮了—其核心意義就在于那是“自己”的。別的成千上萬的照片,都是別人的;只有自己親手拍的照片,一張張才都是跟著自己當時的腳步的。

  這是實情。咱們總是想把眼前的有那么點兒特別的東西都給拍下來—反正拍張照片又不多費事。別說旅游的時候了,日常生活當中不也如此嗎?大把的人隨時拿個手機摁,照片上一會兒是個小花草,一會兒是個小擺設,連在餐廳吃飯的時候都得上一道菜就拍一張的—干嗎非得有什么“用處”呢,就是“記錄”一下自己注意過的東西,記下了就夠了(再看不看都兩可了)。咱就是有一種收集、積攢各種記錄的天生欲望,跟咱喜歡收集積攢各種東西一樣。凡是跟自己沾邊兒的,都恨不得多多的—但攢東西又花錢又占地方,而攢照片既不多花錢又不多占地兒,那還不攢一點兒是一點兒?那些,可都是,我的!

  對,這就是一種自我認同,或者說,確認自己的存在感。

  還有別的理由嗎?好像是想不出來了?咱又沒要給雜志社投稿啊參加攝影比賽啥的,也沒那勁兒去為了逮著一張與眾不同的照片而跋山涉水,也沒義務去給別的人當導游……

  不,還有理由,一個實際上非常重要,但大家未必肯承認的理由—瑟。咱要瑟。光是自我認同不夠的,還得要別人的認同。

  ——哦,高雅的說法是,咱要分享。好吧,俺承認“分享”是個比“嘚瑟”更高端的詞匯,但“瑟”的意思比“分享”要大。分享就是把自己的什么讓大家也看到聽到而已;瑟,則是必須在分享之后獲得大家對自己的承認、贊賞,乃至羨慕。分享,是從交流過程出發(fā);瑟,則是從達到的效果出發(fā)。由于瑟的快樂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很多人把瑟當作了人生最大的意義和樂趣。

  “嘚瑟”的意思,可能跟“炫耀”比較接近。但炫耀只是一個行為,而嘚瑟則是一種炫耀著的狀態(tài)。東北話里有好多這種詞匯,特有意思,還真未必能從普通話里找到準確對應的詞匯,難怪本山大叔一派能火遍全國。

  但成功的瑟是需要很多條件的。人一輩子幾乎不可避免地一直在與世界分享,但只有不多的人,在不多的時候才能瑟得起來。你總得顯得比別人更高明、更厲害、更富裕……總之你得比人家更強,而你需要各種介質(zhì)的證據(jù)來支持它。

  對于旅游觀光來說,現(xiàn)在旅游的人多了,你憑什么瑟呢?那你就要顯得更有眼光更有文化、更懂得風景的品位、更懂得生活的意義……嗯,憑你去過的那些地方、看到的那些東西、花的那些錢、住的那些店、耍的那些花樣、買的那些玩意兒,說起來樣樣高端大氣上檔次,那就是瑟的基礎。你剛?cè)チ颂舜ǖ紫??哦,我剛從羅馬回來。你住了客棧?哦,我找了個海景套房……喏,這是巴黎買的香水、尼泊爾的藏香。來來來,看我上次在瑞士滑雪的照片……

  是咧,照片是絕好的瑟介質(zhì)。你買回來的再貴再高端的物品,在物資流通便捷的今天,甚至都不足以證明你去過那兒了,何況還未必符合你的瑟方向—旅游作為瑟話題,是為了彰顯文化品位的,而不是一味彰顯自己富裕的。而照片本身就是文化產(chǎn)品,代表的是審美是品格,是精神層面的層次和境界,不沾銅臭、無關俗氣,最多只是無意地(一不小心地)暴露了自己的富裕。再沒有像照片這樣能夠既簡單又明確,可以迅速搞出來又方便秀出去的東西了(興許視頻更好說事兒,但玩起來太麻煩了)。

  說到這里,忽然感到自己又有點兒小人……是的,俺把一類人給忽略了,就是那些由衷地只是想把自己看到的美景向大家做介紹的,純粹意義上與大家分享旅游觀感,而不在乎別人怎么評價自己的人。不過,俺認為這種人不多。

  旅游風光攝影,就是這樣一件飽含著快樂的事兒。

  拍照本身就是一項富含成就感的游戲,你摁一次快門就得一張照片,就憑空生產(chǎn)出了一份自己的產(chǎn)品。面對漂亮風景時,你就很容易生產(chǎn)出一堆看上去真不錯的產(chǎn)品。那都是當場兌現(xiàn)的成就感啊,這美事怎么可以不做?之后,又可以拿著照片在親朋好友們面前瑟出自己“高大上”的氣質(zhì),從而再次肯定了自己……

  還不止呢。作為一名攝影愛好者,更值得瑟的是自己的攝影水平乃至“藝術水準”。旅游去的都是漂亮地兒,拍出照片當然就漂亮,跟你周末拍的郊區(qū)山溝溝可是不同得很,你得贊吧?

  旅游觀光,卻不讓拍片兒?情何以堪啊。拍!那是必須的?!?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