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建議高考放棄刁鉆古怪冷僻試題
發(fā)稿時間:2012-08-16 00:00:00 來源:中國改革網(wǎng) 作者:李尚勇
(一)
到目前為止,高考仍然是我國最公平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我們的后輩肯定比我們更智慧,他們肯定能夠找到比今天高考更好更公平的大學入學考試制度,但是,這種制度目前還沒有。
目前的高考雖然公平,但是弊端太多太大。
高考的關(guān)鍵問題在于,為了拉開考分差距,為了避免試題類同,高考試題越來越刁鉆古怪,越來越冷僻,以至于人們越來越感到,魯迅做不了語文題,牛頓做不了物理題。
問題還在于,高考的刁鉆古怪冷僻試題(以下簡稱“刁僻試題”)是“指揮棒”,它決定著高中、初中、甚至小學教育的方向和方式。
在高中,那些能夠把歷屆高考“刁僻試題”歸納分類整理成教案的老師是“特級教師”,那些擁有較多這類“特級教師”的學校是“名校”、“重點校”。這些重點校、名校能夠得到學生和家長認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們能夠教學生對付那些難纏的“刁僻試題”。
在中學,依據(jù)這種“刁僻試題”的教學能力,劃分為“重點”和“非重點”,而最成功的“重點”“好”高中,其實就是那些能夠為學生對付“刁僻試題”提供“法寶”的學校。同樣,依據(jù)“刁僻試題”的學習能力,劃分了“重點校”和“非重點校”學生,后者等同于沒出息,并普遍受到歧視。
在家庭,幾乎所有的家長都這樣教育自己幼小的孩子:“沒有一個好成績就進不了好初中,進不了好初中就不可能進重點高中,進不了重點高中就考不進好大學,考不進好大學就沒有好工作”。于是,高考的非理智競爭延伸到了小學,甚至幼兒園。“咱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
為了這個“好初中→重點高中→好大學→好工作”的理想梯階,幾乎所有孩子的“童年少年歡樂”被剝奪了。所有孩子,無論將來有沒有機會、有沒有可能進“重點”,都無一例外地被沉重的課業(yè)負擔壓得“喘不過氣來”。在強大的高考“指揮棒”面前,教育行政部門的任何“減負”禁令,事實上都成為一紙空文。
問題的嚴重性在于,訓練學生對付那些“刁僻試題”的結(jié)果,使我們的學生整體上喪失了思考能力、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即使是那些在高考中“脫穎而出”的“高考狀元”們,也一個個“高分低能”,缺乏創(chuàng)造性,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缺乏探求未知世界的沖動。
其實,任何一個有理智的人都知道,善于對付那些“刁僻試題”的人,往往知識面狹窄,綜合素質(zhì)偏低,動手能力較差。“刁僻試題”將一個個頗具潛質(zhì)的優(yōu)秀青少年引入歧途。
問題更嚴重的還在于,“刁僻試題”在毀掉中學生的求知欲、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同時,也葬送了我國高等教育培養(yǎng)杰出人才的機會。這引出了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明知故問的“世紀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人才?”
你能期望從一批批缺乏求知欲、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大學新生中培養(yǎng)出真正的大科學家?更何況,我國如今的大學行政官僚化,一個個都急功近利、唯利是圖。
(二)
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刁僻試題”解題能力并不是大學學習所必需的。實際上,凡掌握中學各學科基本知識的人,都能夠在大學正常學習,并完成學業(yè)。
中學尤其是高中教育的主要功能有兩個,一是為接受大學教育準備必要的知識和工具。對于大學的知識體系或?qū)I(yè)知識體系來說,中學數(shù)理化和文史知識只是“小兒科”。這些“小兒科”的中學知識一方面需要隨孩子們的年齡增長而逐漸教給他們,并籍此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他們未來的大學系統(tǒng)學習準備初步知識。比如,中學初等數(shù)學既訓練邏輯思維能力,又為大學高等數(shù)學作準備,而且,數(shù)學知識也成為學習其它學科或?qū)I(yè)(如物理化學、經(jīng)濟學)的工具。
中學教育的第二個功能,是為那些不進大學而直接進入社會的青年準備必要的知識和工具,他們利用這些知識和工具能夠比較容易地接受職業(yè)培訓和訓練,能夠更容易地進入自己的職業(yè)角色。
顯然,在高考“刁僻試題”的指揮下,我國的中學教育,既沒有很好地實現(xiàn)第一個功能,如文理分科使得我們的理科生缺乏文史知識,文字功底較差(筆者在一地球物理期刊上看到,從編輯的編者按到作者的論文,都病句連篇),也沒有實現(xiàn)第二個功能,因為凡沒有進入大學的青年,在倍受“刁僻試題”折磨并失敗后,都認為自己是10多年學習的“失敗者”,而且,“刁僻試題”教學也使他們失去了學習其它實用知識的機會。
當然,善于解決“刁僻試題”也是一種能力,只不過,那僅僅是一些“雕蟲小技”而已,與科學、探索、創(chuàng)新無關(guān)。君不見,北大清華曾經(jīng)的“高考狀元班”并沒有培養(yǎng)出哪怕一個大科學家,反而一再出現(xiàn)因“素質(zhì)問題”而引發(fā)的退學事件。
在某一個知識層次內(nèi),比如中學或小學層次,注定有許多利用該層次知識不易解決或難以解決的“刁僻問題”。一些人喜歡鉆這類牛角尖,并且樂此不疲。比如,有的小學校將“追擊應用題”弄得很像“科學研究”,害得小學生們“盡失顏”。這種學究式的自以為是,在古人那里,歷朝歷代都不鮮見。
其實,將那些中低層次的“刁僻問題”放到上一知識層次來解決,比如,將小學的“追擊應用題”放到中學去解決,將高考的“刁僻問題”放到大學層次去解決,那往往就是“小菜一碟”。歷史地看,高一層次的知識體系往往就是為了解決低一層次的那些“刁僻問題”而出現(xiàn)的。所以,鉆中低層次“刁僻問題”牛角尖,對成人來說,是徒費精力,對青少年來說,是浪費青春,都沒有實際意義。
我國的問題是,高考的“刁僻試題”逼迫全國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用寶貴的中學時代集體去鉆牛角尖。
從1990年代算起,這種情況已經(jīng)持續(xù)了整整20年。整整一代青少年,被高考“刁僻試題”誤導、殘害。
?。ㄈ?/strong>
基于上述原因,筆者強烈建議我國高考放棄刁鉆古怪冷僻試題。
筆者的初步構(gòu)想是,高考試題以高中教學大綱為指導,以教材的內(nèi)容和習題類型為范圍,以考核各學科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為目的。
為此,(1)需要實事求是地按照“大學入學考試”的本意,以大學學習需要的知識準備為標準,制定“高中教學大綱”。應嚴格禁止將大學教學內(nèi)容下放到高中。(2)按照修訂的“高中教學大綱”編輯各學科教材,嚴禁超綱內(nèi)容出現(xiàn)在教材里。(3)教師應該嚴格按照規(guī)范的教材進行教學,嚴禁超出教材的內(nèi)容出現(xiàn)在課堂上。(4)半期和期末考試應以考核各學科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為目的。(5)中學取消文理分科,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學習中學的所有課程。高考科目也因此而應覆蓋所有學科。(6)高考的全國或者各省的試題,由全國或各省按照隨機原則選定的高中老師擬定。(出題老師按保密要求封閉管理,采用相同教材的地區(qū)應采用相同試題)
最重要的是,高考試題要堅決杜絕“刁僻試題”,嚴禁試題超出教材內(nèi)容和習題類型的范圍。
由此形成的最好的高考局面,應該有幾十萬、上百萬,甚至更多的考生獲得全科滿分,這是目前每年五、六百萬大學新生的10%、20%甚至30%以上。更多的考生將獲得單科滿分。中學本來就是為大學學習作準備的,這樣的成績表明我國的中學教育成就斐然。
這樣的高考局面會引發(fā)一系列教育改革,并產(chǎn)生“優(yōu)進劣退”效應:
?。?)幾十、上百萬全科滿分考生肯定是我國當年最優(yōu)秀的學生,理論上,他們在所有大學都可以正常學習并完成學業(yè)。由于平時學習輕松,所以,他們應該有更多的時間閱讀更多的書籍,涉獵更多的科學知識,或者,他們會從事社會實踐,甚至可以嘗試一些初步的科學試驗。更多的課余時間給了他們“孵蛋”,或者在蘋果樹下“發(fā)楞”的機會,也許,他們之中會因此而涌現(xiàn)一個或幾個大科學家。若愛迪生早年不能“孵蛋”,牛頓不能在蘋果樹下“發(fā)楞”,那人類的科技進步也許會推遲很多年。
?。?)絕大多數(shù)沒有獲得滿分的考生不會覺得自己是學習的失敗者,相反,他們在自己的中學時代學到了比較全面的文史數(shù)理知識。進,可以入大學學習一門專業(yè),作為自己的職業(yè);退,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識在社會上為自己謀一個職業(yè)。更重要的是,對于那些沒有機會上大學的青年來說,中學學習是愉快的,中學時代是歡樂的。他們基本上能夠跟上老師的教學進度,而不用擔心被“刁僻試題”搞得頭昏腦脹,更不會大量出現(xiàn)抄作業(yè)交差、上網(wǎng)吧逃課的現(xiàn)象。
(3)有限的學習內(nèi)容和禁止“刁僻試題”,使區(qū)分重點與非重點中學變得沒有意義,因為只要是合格老師就能夠大體實現(xiàn)教學同質(zhì)。所有合格的教師都依大綱按教材施教,相對輕松的教學環(huán)境使得教師有機會真正鉆研業(yè)務(wù),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些熟悉“刁僻試題”的教學“怪才”因為沒有了用武之地,自然會主動歸位。在這種情況下,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教育資源嚴重不平衡”的現(xiàn)象消失很多。政府可以相對容易地為不同的學校配置大致相同的教學資源。中學層次的教育公平在更大范圍內(nèi)可期。
?。?)沒有了重點與非重點的區(qū)分,小學幼兒園的學業(yè)負擔自然也就恢復正常。我們終于可以把“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還給孩子們。那正是天才兒童“孵蛋”的最好時期,最好少去打擾。
?。?)面對幾十、上百萬全科滿分考生,重點與非重點大學的界限將被打破。有人會問,若有10萬全科滿分考生填報北大清華怎么辦?答案很簡單,尊重考生意愿,按區(qū)域隨機挑選。因為這幾十、上百萬全科滿分考生,都是我國當年最優(yōu)秀的考生,北大清華沒有拒絕他們?nèi)雽W的權(quán)利。
現(xiàn)在高考的目的就是通過“刁僻試題”為不同“檔次”的大學招生排名次,這樣的做法禍國殃民,危害青少年,糟蹋教育(這在前面兩部分已經(jīng)談過)。而這個所謂的名次實際上也名不副實。相當多的經(jīng)驗數(shù)據(jù)顯示,在以“刁僻試題”定成敗的條件下,一個畢業(yè)班里真正素質(zhì)好、有潛質(zhì),且將來真正能夠有所作為的,不是班里的前10名,而是第二階梯隊的那10名。班里的前幾名,多半是死讀書、讀死書,缺乏思想,缺乏求索精神,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的“書呆子”。這其實就是北大清華“高考狀元班”失敗的根本原因。
有人還會說,這不能保證北大清華招收到全國最優(yōu)秀的考生。筆者的回答是,憑什么北大清華就該招收“全國最優(yōu)秀的考生”?30年來,他們一直這樣做,但培養(yǎng)出哪怕一個大科學家沒有?何況,那些全科滿分考生本來就是最優(yōu)秀的考生。
?。?)對于高校來說,幾十、上百萬全科滿分考生的最重大意義就是,它打破了特權(quán)學校的招生優(yōu)先權(quán)。取消特權(quán)學校的益處有二,一是優(yōu)秀考生資源能夠在更大范圍內(nèi)被更多的大學錄取,這有利于更多的大學共享優(yōu)秀考生資源。二是有利于大學優(yōu)秀教育資源的合理流動。試想一下,若這批全科滿分考生中能夠出幾個杰出人才,并且是出在幾個不同的學校,那這些學校就有可能吸引到更多的優(yōu)秀教育資源。若干年后,我國大學的優(yōu)秀教育資源就可以比較合理地分布于全國各地。極少數(shù)城市憑借行政權(quán)利壟斷優(yōu)秀教育資源的格局最終就會被打破。
(7)也許有人還要說,國家急需的某些人才很難在這種招生局面中找到。筆者認為,這很容易解決。國家急需的某些特殊人才可以采取某些特殊的招生方式獲得。比如,國防大學若需要招收一批特殊的國防新生,可以面向滿分考生發(fā)布招生信息,并組織一次入學復試,擇優(yōu)錄取。
?。ㄋ模?/strong>
目前,高考的弊端和改革的優(yōu)越性就擺在那里,任何人理性思考都會得出改革的結(jié)論。但是,如果真的按照上述方案改革我國的高考及其教育制度,那必然招致目前高考相關(guān)利益集團的激烈反對。目前,這個利益集團雖存在但沒有組織。他們包括高考試題出題人、教輔資料編撰出版人、重點大學、重點高中、重點初中、特色小學幼兒園、特級優(yōu)秀教師、五花八門的家教機構(gòu)和家教老師,以及與上述利益相關(guān)的行政機構(gòu)及其官員。
這是一個龐大的特殊利益群體。一旦出現(xiàn)高考改革動議,他們必然會群起而攻之。
那么,改革高考,放棄“刁僻試題”,進而改革我國整個教育體系,就沒有希望了嗎?
筆者認為,這取決于改革的最高決策機構(gòu)。
把握局面,認清形勢,了解弊端,明確改革方向,這些都比較容易。困難在于,立志改革,排除干擾,并貫徹到底。
改革是有風險的,但高考改革利益遠遠大于風險,況且,解救孩子、解放中學生,就是解放未來的生產(chǎn)力,解放未來的智庫,就是為中華民族未來發(fā)展掃清障礙--這個改革風險值得一冒。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wǎng) 國務(wù)院新聞辦公室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騰訊網(wǎng) 搜狐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改革論壇 中國新聞網(wǎng) 澎湃新聞網(wǎng) 鳳凰網(wǎng) 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 人民論壇網(wǎng) 中宏網(wǎng) 千龍網(wǎng) 網(wǎng)易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北青網(wǎng) 中國記協(xié)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辦公室 央廣網(wǎng) 中國青年網(wǎng) 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中國日報網(wǎng) 中國人大網(wǎng) 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