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西、諶洪果:一場演講引發(fā)的故事——分裂的大學
發(fā)稿時間:2011-11-09 00:00:00 來源:陳有西學術網(wǎng) 作者:陳有西、諶洪果

400多座位的教室容納了900多人,法大老師西安律師和市民也聞訊來聽講座
[陳有西按]有點意外,到西北政法大學的一場為學生的公益演講,受到了同學們空前的歡迎,可容400人坐的教室里,來了900多人,500多位是站著和坐在前排地上的。為了對得起同學們,一直習慣講座“坐講”的我,這次也站著演講了三個小時。但是為了操辦這場講座,背后竟然有這許多的故事??磥砦壹磳②s上賀衛(wèi)方兄了,不是指學術水平和演講人氣,而是指“敏感”指數(shù)。這倒是個意外收獲。
近年來,我的講座從來還沒有“敏感”過。我一直是為黨政機關和學術論壇、電視臺嘉賓作講座多些,大學基本上限于我兼職教授的幾所才去講。比較內(nèi)部的是全國縣市公安局長培訓班和各市、縣委的五套班子的一些講座。這些講座的內(nèi)容,一般沒有在網(wǎng)上公布。
自從辦了李莊案,我似乎有了些許爭議,在上海律協(xié)的一場講座,談到了李莊案審判中的一些法庭真相,突然初嘗了“敏感”的滋味。給上海律協(xié)的幾位主辦者,添了一些麻煩,內(nèi)心一直不安。今日中國已經(jīng)不是容不下一張書桌,而是容不下一張真實的講臺.隨后貴州司法廳和律協(xié)邀請我去為全省3300位律師同行作講座,事后從廳領導的總結點評中得知,請我主講,他們原也有擔心,想不到我的演講非常講政治,講主旋律,講得中肯,坦誠,傳播了對律師工作的一種正確的理念。有利于把握律師執(zhí)業(yè)的正確方向。去貴陽機場的車上,接到推薦我主講的貴陽律師朋友的電話說,廳律管處來電話了,非常感謝他推薦了我。我才知道,愿來請不請我講,他們一開始也有若許的顧慮。這倒讓我開始審視自己,是不是真的有點象信口說皇帝沒穿衣的小孩了。
西北政法大學的演講,起于偶然,原只是為了對一個學生團體的創(chuàng)新精神的一種鼓勵。我從來沒有認為自己是個名人,到一個大學為學生們作個講座,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有時間能夠安排,自己累一點,給想聽的年輕人說些思考的成果,也是一種濟世和社會責任.而且我多次為浙江省的律師上崗培訓講律師法和律師業(yè)前景,為浙江省政府組織的大學生就業(yè)活動也講過青年法學人才培養(yǎng)和律師業(yè)前景,現(xiàn)成的內(nèi)容,講一場也方便。因此這次到西安為律協(xié)講課,西北政法大學的學生崔映西從我的博客上知道后,微博邀請我為他們學生也加講一場。我很隨意地答應了。他很激動,隨即在網(wǎng)上公布,我隨即告知他先落實和會場,并必須事先向校方匯報獲得同意。作為一個四年級的本科生,他不大可能知道大學外請學者作講座的一些內(nèi)部審批規(guī)定,不知道請個校外學者講座也是要受意識形態(tài)部門首肯的。事后的情況,不出我的所料,崔同學真正感受到了。但是,這位同學很能干,他能夠直接通過老師找到了校長賈宇,賈據(jù)說還審查了我的事先公布的講座提綱,認為很好,得到他的支持,才得以辦成。但是當我從咸陽機場提前五分鐘匆匆趕到會場,見到人山人海,卻被引入貴賓室休息.因為投影不亮,話筒不響,感到有了點不太尋常。原來連校長同意的事,有關部門仍然在暗抗。結果還是接送我去大學講課的西安律協(xié)的若干資深律師,原也是西北政法大學的兼職教授,直接進行了交涉,遲了十分鐘終于得以開講。相關的內(nèi)容和效果,諶洪果博士已經(jīng)寫在文章中了。
其實中國的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嚇自己嚇出病來的。我們體制內(nèi)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了很重的看客心態(tài)和不合作心態(tài)。一事當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左一點比右一點好,一個有點風險的事,能夠不做就堅決不做,已經(jīng)成了一種普遍的心態(tài)。只要自己安全沒有責任,學生們有什么要求他們是可以無視的.他們根本不會去認真審查你想講什么,只要道聽途說“這人敏感”,他就先把他假定為“敏感”,這樣自己的部門就會很安全,然后不會有被問責的任何風險。至于學生的愿望,學生的求知欲,他們是不用去考慮的。因為這些學生,目前不可能問責到他們。這種心態(tài),其實怪不得西北政法大學的一些意識形態(tài)管理部門,全國好多的地方都是這樣的。賀衛(wèi)方這樣有深刻思想和廣受歡迎的大學者,居然會進不了一些大學的報告廳,就是這種自己嚇自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看客心態(tài)釀造的。
大學如果沒有思想,這個社會就會到處是犬儒。長此以往,這個民族就會沒有脊梁,墮落就是必然的。西北政法大學給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感謝賈宇校長和諶洪果博士,感謝象對明星般待我的熱情好學的同學們,感謝你們獻的芬芳的百合和康乃馨,這些將長留在我的記憶中.好多同學在我網(wǎng)上留言和給我發(fā)信,說這場講座堅定了他學習法律做個有責任感的法律人的信心.西安律協(xié)刑委會的一位律師朋友的女兒是法大二年級的,聽了講座后同她爸說,這輩子她決定學習做律師了.還有什么樣的報答,比這更好呢?
明天7日上午和下午,我將在京接受搜狐網(wǎng)和央視網(wǎng)的視頻采訪,談談北大老法學家龔祥瑞的自傳和他的法學思想.11月8日晚,我借到天津辦案的間隙,應南開大學法學院學生會的邀請,將為同學們作<中國刑訴法的發(fā)展>的專題演講.時間是晚上6點開講,地點在南開大學主樓333教室.到時將同同學們進行約三個小時的演講和互動交流.歡迎南開的同學們來參加旁聽.
一場演講引發(fā)的故事:分裂的大學
——陳有西律師西北政法講座散記
諶洪果:西北政法大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200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師從于著名法學家賀衛(wèi)方教授,獲法學博士學位。
我是帶著負罪感寫這篇文字的。
2011年11月4日,陳有西律師能到西北政法講座,完全是偶然的機緣。他受陜西律師協(xié)會邀請來西安和律師交流,在微博上發(fā)了條信息,碰巧被西北政法的崔映西同學看到,于是問,那能不能順便到西北政法大學做場講座啊?沒想到陳律師爽快答應了,說剛好能抽出時間,只要你們那邊安排好。
映西同學和我很熟,當晚他就和我聯(lián)系,看哪種途徑更方便辦成講座。我說,近兩年來我邀請了一些著名學者來講座,尤其是蕭瀚講座風波,以及之后張千帆教授過來的講座,都受到不少壓力,如果這次我出面或許會敏感難辦,所以就讓他先努力爭取,實在不行我再出面直接和校領導溝通。但我答應一定會去當現(xiàn)場嘉賓,畢竟我也求知若渴呢。
基于我對學校許多部門人員對學術講座避之唯恐不及的了解,我是替映西和學通社的孩子們捏著一把汗的。在這個過程中我一直和他保持聯(lián)系,并得知了整個過程的來龍去脈??紤]到學生們還得面臨求學畢業(yè)壓力以及學生社團會面臨的維繼壓力,我在此也保持克制寬容的態(tài)度,不點名哪些具體的人在阻撓這場講座。我對你們保持最大的理解和尊重,但也希望你們今后不要給學生穿小鞋,真的別這樣,求求你們了。不過我有必要在此引述一些令人寒心的話:
“這種講座學術意義和價值不大,我院不參與這個活動。”
“這是個敏感人物,別讓他來。”
“你想砸我的飯碗是不是?”
“沒什么問題,就是不準辦,教室不準用,海報全撕掉,人不準來。”
“學生想聽講座我不管,西北政法丟不丟人無所謂,隨便丟,沒關系”;
“沒有通知,我不能開教室的多媒體。”
好在好事多磨,不管學生承受了多大委屈壓力,講座最終順利進行,學生擠滿教室,受益匪淺,氣氛非常和諧,沒見有什么政治問題。這不多簡單的事情,怎么就有人這么怕一場學術的講座呢?在此我必須表達對陳有西大律師的極大敬意。他是6點半飛機才到西安,然后律協(xié)的人接車直接到政法,舟車勞頓,饑腸轆轆,就開始這場分文沒有的公益講座,一直講到晚上十點半。對于西北政法大學來說,這樣的既無本又有面子、學校學生雙雙受益的“好事”,哪里找啊。怎么還有人阻撓?真是有點想不通。而且,講座現(xiàn)場,來了近二十位陜西的律師,他們很多都是西北政法畢業(yè)的,回到母校,給學生如此大的見證和影響,也感受到學生的熱情和希望,但卻為一些小小的阻礙講座的問題不得不等待或和學校里的“老同學們”聯(lián)系解決,這讓學校情何以堪?
但我在這里必須衷心地、大大地感謝和贊美西北政法大學的領導——校長賈宇教授。在講座受到阻礙,學生灰心絕望,淚眼汪汪的時候,校長得知了情況,親自出面干預,旗幟鮮明地說講座要繼續(xù)進行。哎,這學生心里的“冰火兩重天”啊,恁地一個百感交集。學生們簡直要山呼萬歲,但我說大家不要偶像崇拜。當然賈校長也真誠地道出苦衷:學校這幾年正處于脆弱的特殊情況,所以也希望學生教師們多多體諒。盡管校長公務繁忙,沒有參加講座,但講座完后,他還親自發(fā)短信祝賀講座的圓滿成功。
學生和一線的老師們當然要多多體諒校長呢,所以今后若有學術講座,我們這些守法的公民仍然會按照正常程序申請的,不敢輕易麻煩校長。但我因此更要期待下面的老師和部門工作人員們,不能再用你們狹隘的眼光和私心辜負了校長的心意。
對于賈宇校長,我想說的是,我從博士畢業(yè)回到政法,在很多事關學術和大學尊嚴的事情上和校長有過不少爭論,但我內(nèi)心真的是很尊重您的,這次講座的玉成其事,讓我感到以前對校長的期待是值得的,許多誤解也得以冰釋。賈宇校長是有基本的法治理念并懂得大學教育應以學術為本的,盡管他有時也說些糊涂話(比如他說,要“強化政法機關對法律教育的指導和管理職能”,這話一直讓我百思不得其解,或許他的初衷是要讓法律教育得到更多的體制支持),但在很多場合,賈宇校長都說,要有“法治信仰”和“平民情懷”(這平民情懷體現(xiàn)在學校事務,豈不就是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賈校長還說,“行政化是學術的天敵”,“回歸大學本位,就是要把大學辦成學校,而不是機關和衙門。”“如果教學和科研的中心地位建立不起來,教師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承認和尊重,學校存在的必要性就成了問題,我們管理部門、后勤服務部門的重要性從何談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他還主張,只有保證大學自由,才能“保存國家和民族的元氣”。
這些話,都是擲地有聲的,誰聽了不都是充滿振奮的呢?
但是我要說,正是在對賈宇校長的辦學理念有著真誠認同的同時,透過西北政法一次次講座的受阻,透過學校在管理和師生待遇方面的各種問題,我分明發(fā)現(xiàn)了這是一個分裂的大學。這種分裂讓人心酸心痛。本來,學校中有教學、科研、黨政、后勤等不同的部門,是非常正常和必要的,它們都服從和服務于大學的學術自由和獨立,從而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優(yōu)秀的法律人才。問題在于,許多部門中的人員忘掉了這份核心目標,一方面執(zhí)著于或者害怕失去現(xiàn)有的安定和利益,另一方面卻在私利高度一致的同時,無形中做著互相拆臺的事情。賈校長不止一次說過,他作為校長很多時候無能為力,西北政法流傳的一個段子就是校長哀嘆自己解決不了學生食堂的飯菜質量問題。
大學的分裂意味著大學不再以學術的尊嚴和獨立為核心,教師們失落,學生們失望,行政人員失意,學校領導失分。老師學生之間的交流、領導和普通成員的溝通、行政人員和教師群體的理解等,都存在重重的障礙。在這其中,最要命的還不是這些機構設置、物質利益等方面的分裂,而是一種大學精神的分裂,教師人格的分裂。陳有西在講座中說,體制內(nèi)多有清醒的精英,所以我們要對法治的進步報以信心和耐心,但我卻不得不說,就具體的大學環(huán)境而言,如果我們忘卻了大學的理念,而唯行政化是從,那你很快就會被淪為一個精神分裂的人,并且還不知道自己已經(jīng)活在這種分裂當中,你會自動選擇一種平庸的生活,而不在乎自己對大學自由、對學術精神、對生命尊嚴,會有什么樣的傷害。體制腐蝕人心的力量真的需要我們時時自省呢。
面對這種分裂,我想說:
無論一個人多么成熟,社會經(jīng)驗多么豐富,對政治立場多么敏感,也請保持一份理想和良知吧。如果自己無法保全,也對別人的良知和理想報以充分的理解吧;
無論一個人多么謹小慎微,多么不愿意失去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也請不要過分緊張,視學生同事如同防賊,輕松地活著,本分地做事吧,如果你無能為力,也不要充當阻攔,尤其不要做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無論一個人多么煎熬委屈,多么明白生活之不易,人性之復雜,也請一定知道,這是大學,學生和教師參與各種教學學術活動,不過出于坦誠率真的熱情,沒那么多陰謀考量,如果別人做事考慮不周,可以多批評,多寬容,但不要把我們想象得復雜,不要輕易把別人的行動上升到政治的高度。
無論如何,我相信大部分老師和學生都不愿活在這種分裂當中,正因如此,我才說,我是帶著負罪感寫下這些文字的。我的負罪感在于,我不愿因為之前我組織學術講座所帶來的壓力,而讓學生和教師自發(fā)進行的學術講座活動無法正常展開,我不愿意因為我個人的行為而帶來學校相關部門諸公們的高度警惕。一時的挫折倒好承受,但我真的害怕你們無形中出于工作本能的反應,都不愿意有所擔當,都主觀認為學術就是政治,從而用你們的手,慢慢扼殺了珍貴的學術事業(yè)和那些為學術事業(yè)而努力的人,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
所以,我很榮幸受邀參與這場講座,更榮幸地被學生們推薦為陳律師講座的點評人,在點評的時候,我首先深深鞠躬感謝了崔映西和那些辛苦組織這次講座的學生們,你們的執(zhí)著務實、遵守規(guī)則、敢于擔當,才是西北政法的驕傲和發(fā)揚光大的根本。我看好你們的未來,祝你們平安,你們會很有出息的。
我也再次真誠希望我在這里批評過的那些同事們理解我的善意,如果言辭多有冒犯,我向你們賠罪,也愿意有機會請你們喝酒。我真心希望西北政法通過我們分工協(xié)作的努力,越辦越好,只有這樣,我們的日子才能過得越來越滋潤。
對于這片土地,這個國家,何嘗不是如此呢?
所以,我祝福你們。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wǎng)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騰訊網(wǎng) 搜狐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改革論壇 中國新聞網(wǎng) 澎湃新聞網(wǎng) 鳳凰網(wǎng) 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 人民論壇網(wǎng) 中宏網(wǎng) 千龍網(wǎng) 網(wǎng)易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北青網(wǎng) 中國記協(xié)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辦公室 央廣網(wǎng) 中國青年網(wǎng) 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中國日報網(wǎng) 中國人大網(wǎng) 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