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视频播放器免费看_日韩精品视频娱乐_黄片不卡_在线人成观看

文章

柔弱的肩膀難以承受歧視之重

發(fā)稿時間:2011-08-25 00:00:00   來源:新京報   作者:石在田

  一位年僅11歲、學習成績很不錯的福州女生,僅因“順”了超市25元的貨品,在被“偷一罰十”、當著家長面寫下“自愿罰款”紙條并按下手印后,寫下“我很賤”的遺書跳樓身亡。(8月22日《海峽都市報》)

  此前的2007年,16歲的沈陽貧困少女因饑餓偷拿一袋標價僅兩元的面包,就因恐懼店主“必須告訴學校”的警告而服毒殞命。

  兩位輕生少女出事前,當事店家都威脅要“告家長”,福州的一例則已經(jīng)叫來了家長,她們輕生的一大誘因,正是擔心在家長面前丟人現(xiàn)眼,覺得自己“很賤”,認為這種行為公之于世,將給自己和家庭帶來眾人的白眼、指戳,成為丟不掉的包袱。其中,沈陽的服毒少女系寄人籬下,對此更敏感。

  她們的心理負擔并非毫無根由,傳統(tǒng)上,中國人講究“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喜歡念叨“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這些方式方法,可以從小塑造孩子的道德感,但片面理解這些規(guī)矩,用粗暴方式懲戒偶犯小錯的未成年人,并在其不當行為停止后不依不饒,留下“案底”,打入“另冊”,從而讓孩子柔弱的肩膀難以承受歧視之重。

  古代哲人雖強調(diào)從小處抓起,但也強調(diào)“人恒過而后能改”,“浪子回頭金不換”、“惟顏回能無貳過”,認為對有錯認錯的人必須給予寬容和尊重。在這方面,今天的我們做得并不夠,許多犯有過失的未成年人,重返社會的道路格外艱難,而且還會被周圍的人當做反面典型不斷宣講,久而久之,偶犯小錯的孩子又如何不對“告訴家長”、“報告學校”恐懼莫名?

  未成年人的自尊心如玻璃般脆弱,需要成年人細細呵護。所以,面對這些悲劇,成年人更應該反省自己何以如此粗心乃至粗暴,而不是批評孩子的脆弱。

  □石在田(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