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稅”差距何其大
發(fā)稿時間:2011-11-11 00:00:00 來源:南方都市報 作者:丙申
微博曾有傳聞,某香港單身青年年入17.8萬港元,只需繳稅729港元。消息一出,內地中青年坐不住了,反差太大,刺激嚴重。原以為只是惡搞的玩笑,哪知《人民日報》證實了,按照香港稅一算,傳說是真的。恰逢內地光棍節(jié)之際,這一真相讓自詡為中產階級的青年人士窩心。
在談論個稅問題時要服從大局,因為之前有國家稅務總局的同志說:盡管個稅總數(shù)占稅收比例極低,但國家之所以還如常收稅,其苦心是培養(yǎng)國民的納稅人意識。他的意思就是,允許你繳稅,是給你面子。因此,抱怨稅負痛苦的人,可能大概也許已經算是輕度抗稅了??尚睦砩晕⒄5娜?,得知香港青年幸福的稅后生活,不忿是忍不住的。
內地個稅起征點從3000元調整到3500元,前前后后花掉了無數(shù)時間來討論,頂層設計人員費了老鼻子勁,好不容易升了兩個250。本以為是賺了一點點,哪知沒跑過CPI,國家讓的蠅頭小利給飛漲的物價吞了。那國家可以不收個稅行嗎?反正稅基微不足道,個稅總額只占財稅總額百分之幾,況且政府稅收連年暴增,何必在乎百姓幾個小錢?
減除稅收負重,這么多年來上書不斷,可是廟堂之高江湖也遠,呼吁減稅的聲音近似于天問了,問天天不應。稅負之痛,在民間,而靠寫字為生的文人尤有切膚之痛。要知道稿費的征稅點是800元,文人不乏相輕的習慣,卻沒有避稅的本領,所以他們是白領中的白領。白領大軍的貢獻不多,但爭取到了稅負痛苦指數(shù)第二名的國際地位。
其實內地青年中也有稅負比例低的人,那就是公務員,他們是青年中的“戰(zhàn)斗機”,繳稅少,不用交保險,退休后比那些繳稅的青年享受高幾倍的退休金。由此可見,個稅不只是要培養(yǎng)納稅光榮的意識,還是區(qū)分青年的尺子,神秘的頂層設計者暗地里劃定人群,以此來制定國策。香港青年是無法享受這個待遇的,我們只有用國情論安慰自己。
現(xiàn)在國家是有錢了,是有條件做到不與民爭利的。就上面列舉的壞處,國家和政府犯不著為難平頭百姓。香港都可以做到的,為什么祖國母親不行呢?不要小瞧了香港青年引起的騷動,盡管人微言輕,大概也是為下一次減稅準備社會輿論。減稅這碼事,讓百姓服從大局,其實主事的人更應該有大局觀,不能百姓喊一陣子,才不情愿地發(fā)塊糖。
小平同志說過,“一國兩制”起碼要管用五十年。這就是有眼光,但不等于說讓內地香港青年的稅負差距也持續(xù)五十年,否則,這就是有昧于時世與人心的盲目心態(tài)了,最終只怕是風險自負。當然,在勸說政府勤勉、精進這檔子事上,差不多都如泥牛入海。但在如此盛世,網上怨氣輪番沸騰,“一國兩稅”反差這么大,總歸不是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