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视频播放器免费看_日韩精品视频娱乐_黄片不卡_在线人成观看

當前位置:首頁 >> 產經

文章

王 建:產能過剩值得高度重視

發(fā)稿時間:2011-12-14 00:00: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在討論經濟形勢的時候,我們往往只注意經濟增長的表層因素,如國際經濟環(huán)境變化與國內宏觀調控方向等,忽略甚至有意回避那些影響經濟運行的制度性因素,這是欠妥的。在筆者看來,由分配矛盾導致生產過剩,是中國經濟下滑的制度性原因。

  最近有學者提出,中國目前經濟增長率下降,不是因為流動性不足,而是盈利性不足。流動性不足是宏觀調控造成的,是外生因素;但盈利性不足,就是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因素。

  也有人認為,目前企業(yè)利潤增長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原料和人工費用的上漲,成本提高利潤自然要減少,因為成本與利潤都是產值的構成成分。筆者認為,不能排除這方面原因,但這不應是主要原因。一般來說,企業(yè)總是會把成本上升的壓力通過提價方式向市場轉移,所以才有“工資與物價螺旋上漲”的說法。因此,看成本上升是否侵蝕了利潤,應看利潤在產值中的比重如何變化。

  2007年我國工業(yè)利潤占工業(yè)GDP的比重是24.6%,到2010年仍然高達24.4%,幾乎沒有發(fā)生變化。2008-2010年這三年中,居民消費率下降了2.2個百分點。這說明在分配中生產成果的占有仍然向資本傾斜。而利潤增長率大幅度減速的同時,利潤占產值比重卻基本不變。這個事實恰恰說明,企業(yè)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不是原料、人工等成本的上升,而是由生產過剩引起的經濟減速導致利潤增長率下降。比如從工業(yè)速度看,2007年6月是本輪經濟增長的最高峰,達到19.4%,而到今年10月份已經下降到13.2%。

  然而,中國經濟中還保留著傳統(tǒng)經濟的色彩,最集中體現(xiàn)在三方面。第一,農村經濟中仍然保留著土地集體產權;第二,國企比重仍然很大;第三,各級政府的力量遠比西方強大。后兩個方面使中國城市經濟在面臨生產過剩危機時,能夠通過傳統(tǒng)的經濟方式實現(xiàn)快速擴張,從而達到西方經濟遠比不了的反危機效率。比如2007年,非國有經濟在投資中的比重已經顯著上升到72.5%,但危機一來,非國有經濟的投資大幅度收縮,而中國政府通過10萬億貸款和4萬億投資擴張,迅速把中國經濟從低谷中拉出來。到2009年,國有投資的比重又回到了45%,盡管引來“國進民退”的種種批評,但這是反危機所必須實施的措施。

  此外,政府稅收的高速增長也是中國擴張機制的一部分。用財政開支減掉政府消費后的余額為政府儲蓄。2007年政府支出中的儲蓄比重只有1.4%,但是到2010年大幅度上升到40.1%。在2008-2010年國家財政的新增開支當中,有55.5%用到了投資方面,以至于在這三年新增的中國資本形成額當中,政府儲蓄的比重高達30%,而2008年以前只占不到10%。在已經有大量過剩產能的基礎上繼續(xù)加大投資,雖然避免了短期的衰退,卻加重了未來長期經濟過剩的矛盾。

  這種情況可以從投資與生產之間的關系中得以體現(xiàn)。因為投資完成額代表著供給能力的增長,生產增長曲線的變化則是現(xiàn)存需求決定。如果投資完成額增長率高,工業(yè)增長率也高,表明新增工業(yè)生產能力有足夠的發(fā)揮空間,反之則標志著生產過剩壓力在增加。

  從這個角度看,當前的問題很大。因為2009年制造業(yè)投資增長率是26.8%,2010年是27%,今年前10月顯著提升到31.6%。這說明2009年以來的大規(guī)模投資,到目前已經開始進入到一個新的產能釋放高峰。但當產能曲線開始大幅度向上的時候,生產曲線與利潤曲線卻都顯著向下,未來的趨勢只能是走向更嚴重的過剩。

  可以觀察通用、專用、交通以及電器設備這四個領域的生產和投資情況。這四個產業(yè)都是裝備類產業(yè),更能反映產能的變化情況。這四個產業(yè),今年以來產能大幅度增長,生產卻在顯著下降,而產能向上曲線與生產向下曲線所形成的“剪刀差”,就是衡量過剩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由于這個趨勢,估計明年的工業(yè)增長率還會下降,可能會降到11%-12%,而投資完成額和制造業(yè)投資完成額的增長率則可能繼續(xù)提升至25%和33%。也就是說,明年的過剩程度會繼續(xù)趨向于嚴重,這將對增長形成持續(xù)壓抑。

  特別需要提到的是,在新一輪產能過剩當中,鋼鐵行業(yè)可能是重災區(qū)。自8月以來,全國鋼材市場價格開始出現(xiàn)向下波動,到10月中旬在一周內就下跌了5%。這與需求不足有關,也與鋼鐵產能不斷釋放高度相關。目前鋼廠利潤率只有1.5%,大幅低于5%的工業(yè)平均水平,但還有5000萬噸生鐵和4000萬噸煉鋼能力在建,今后的問題會更多暴露。

  還必須注意的是,如果產能擴張是建立在信用擴張基礎上,生產過剩危機就必然會引起金融危機。因為生產過剩危機的爆發(fā),會使生產企業(yè)斷絕還貸來源。2008-2010這三年,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累計為67萬億元,同期銀行中長期貸款增長累計超過15萬億元,貸款占同期投資額的22%。實際上,還會有許多銀行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流入投資領域,估計過去三年的投資中,應該有不少于30%用的是銀行的錢。所以如果發(fā)生過剩危機,對中國銀行體系的傷害必然是巨大的。綜上考慮,產能過剩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值得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