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義挑戰(zhàn)歐洲核心價值
發(fā)稿時間:2016-03-25 00:00:00
當地時間3月22日上午,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市郊的扎芬特姆機場和市內歐盟總部附近地鐵站先后發(fā)生爆炸,已造成數百人死傷。比利時聯(lián)邦檢察院發(fā)表聲明稱,該爆炸事件是自殺式恐怖襲擊。有報道表示,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宣稱對此次恐怖襲擊負責。距離2015年11月巴黎系列恐怖襲擊事件尚不足5個月,恐怖主義陰云再次籠罩歐洲。
安保信息共享進展艱難
英國伯明翰大學法學院教授菲奧娜·德·朗德斯(Fiona de Londras)在“對話”網站發(fā)文表示,發(fā)生在布魯塞爾的恐怖襲擊事件令人震驚,再次提醒人們比利時所面臨的反恐挑戰(zhàn)。
近年來,在比利時的博物館、超市、車站等場所都曾發(fā)生過恐怖襲擊事件。朗德斯表示,長期以來,比利時一直被認為是外籍恐怖分子占人口比例最高的歐洲國家。隨著巴黎恐怖襲擊案的調查深入,有多名嫌犯被指來自比利時;據比利時警方消息,參與此次比利時恐怖襲擊的嫌疑人與巴黎恐襲事件有“直接關聯(lián)”。
比利時為何長期面臨安全挑戰(zhàn)且未能有效應對,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2015年巴黎恐怖襲擊事件之后,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曾發(fā)表評論文章,解讀比利時存在的激進主義問題,認為比利時應對這一問題的失敗有政治和政府的原因,有治安和司法的原因,也有財政和經濟的原因,這些因素給恐怖分子創(chuàng)造了可利用的“真空地帶”。
朗德斯表示,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期,比利時沒能有力地應對極端主義是其后來變成激進主義溫床的重要因素。此外,比利時政治具有較大的不穩(wěn)定性、治安與司法體系破碎化、與其他國家間情報共享存在問題,這些都加劇了其面臨的安全威脅。
朗德斯認為,盡管比利時自身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其面臨的反恐挑戰(zhàn),但這也是歐盟國家普遍面臨的問題。朗德斯表示,長期以來,很多歐洲國家困擾于融合邊緣人群和打擊極端主義,國家內部對這些問題的處理不力使其演變?yōu)榭鐕詥栴}。雖然歐洲已經制定了很多反恐法律、成立了反恐機構,旨在加強合作打擊恐怖主義,例如,歐盟各國在2016年初成立了歐洲反恐中心,但無論是歐盟成員國國家內部、成員國之間還是成員國與歐盟機構之間,在實際促進警務、安保信息的共享方面仍進展艱難。
從根本上重新評定歐洲
布魯塞爾恐怖襲擊事件發(fā)生后,歐盟成員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以及歐盟機構領導人發(fā)表關于布魯塞爾恐怖襲擊事件的聯(lián)合聲明,對襲擊中的遇難人員表示哀悼。聲明表示,歐盟及其成員國誓與比利時精誠團結并肩而戰(zhàn),堅決以各種必要的手段直面威脅。這次襲擊更加堅定了歐盟及其成員國捍衛(wèi)歐洲價值觀的決心,對于不能容忍的襲擊決不姑息,將聯(lián)合起來堅定地打擊充滿仇恨和暴力的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
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大學教授馬克·比森(Mark Beeson)表示,歐洲用了數十年時間從戰(zhàn)爭創(chuàng)傷中站起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fā)展成績。然而,這些成就如今正在因恐怖主義泛濫而受到威脅。
朗德斯表示,人口自由流動是歐洲身份的一大特征。恐怖主義和安全問題會危及歐洲,但如果因此給人口流動增加阻礙,將會給歐盟價值觀帶來挑戰(zhàn)。如今,歐洲面臨的安全威脅不只是來自外部,也不僅局限于個別國家,歐洲內部也在滋生安全隱患,并且日益嚴重,難以辨別。想要有效地解決安全問題,同時要維護歐洲的核心價值,或許需要從根本上重新評定歐洲,其想要達成的目標是什么,以及如何達成該目標。
此外,朗德斯認為,為應對歐洲大陸面臨的安全挑戰(zhàn),只是靠制定新的反恐法律效果非常有限,歐洲各國國內的安保力量亟須獲得更多有效的資源以實施其已有的權力,并需要在機構間進行情報共享;歐盟成員國之間應加強相互信任;歐洲領導人要慎重考慮和把握歐洲內部流動自由伴隨的風險。
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 王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