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言論到底有多自由?
發(fā)稿時間:2016-03-18 00:00:00
在任何國家都有一些事情是不能隨便談的,或者公開談的,在美國也是一樣,這些事情一旦講錯了,就會被認為在政治上不正確,這對于一般的老百姓倒沒什么關系,但是對要從選民手上拿選票的政客來講,這點小錯誤可能就是災難性的了。因此,美國政客們?yōu)榱吮3终握_,常常說話非常小心謹慎。那么什么話題和觀點是違反“政治正確”的原則呢?
首先,美國至少在法律上嚴格禁止各種歧視性行為,包括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和年齡歧視等等。
在美國,要感謝左翼運動,在這些方面光不歧視還遠遠不夠,還要對所謂的弱勢群體特別照顧,這種照顧既包括感情上的,也包括物質上的。
物質上的照顧比較容易理解,比如:
1、對于所謂低收入的人要少繳稅、不交稅甚至倒貼稅,反對這種政策就有違社會公平;
2、對少數(shù)族裔的員工在升學、工作等各方面要優(yōu)先錄用、照顧,否則就是種族歧視;
3、在第二個問題上對婦女要照顧,否則是性別歧視;
4、在招生、招工時,不得詢問年齡,在裁員時不能先裁撤年齡大的員工,否則可能會被認為是年齡歧視。
在感情上的照顧就很復雜了。
首先是很多話不能講,比如“黑”、“老”這些詞不能用。黑人要說成非洲裔,這一點大部分中國人也已經知道了。但是現(xiàn)在美國在很多正式場合不能說老人(old People),要說資深的人(Senior People),這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其實這里面Senior根本沒有我們原來所說的資深的含義,就是老。不僅如此,很多女權主義者要求Chairman這個詞也不能用,因為man是男人的意思,顯然不符合男女平等的原則。于是就有人發(fā)明了Chairwoman這個詞,當然女權主義者還不喜歡,這還是強調了性別,于是又有人發(fā)明了Chairperson,當然這個詞大部分人不喜歡,因為說Chairperson時,暗含回避性別問題。最后,很多時候“主席”這個詞干脆用Chair了事。
在感情上的照顧還包括不能談宗教的事情,即便在“9·11”恐怖襲擊后,政客們說話之前先要說大部分穆斯林是好的,這當然是事實,但是刻意提一下的原因是生怕政治上不正確。在加州還發(fā)生過一個社區(qū)為了滿足穆斯林的要求,將有著上百年傳統(tǒng)的地方球隊名字修改的事情。照顧不同宗教信仰公民的感情應該講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為了拉選票完全忽視和掩蓋事實,就顯得虛偽而可恥了。在美國近一半的人不上稅,這是事實,但是這件事在競選中不能提。2012年羅姆尼競選班子里有人私下里說了這些話,不知道怎么被捅了出去,引起很大的麻煩。
盡管不同人可能有智力上的差異,但是這件事在美國也不能說。1960年代,發(fā)明晶體管的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夏克利,在斯坦福當教授時說了經過測定亞裔智商比較高,非洲裔相對低一些的話,給斯坦福大學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因為這屬于政治不正確。
在感情上照顧弱勢群體的一些做法大部分美國人是贊同的,比如一個候選人不能夠有意無意表達自己出身和家庭背景的優(yōu)越感。我聽國內一些脫口秀節(jié)目時,發(fā)現(xiàn)主講人動不動流露我過去的家庭背景多么好,認識的人地位多么高等等。這些在美國的名利場可以講,但是在媒體上誰要是把這種話掛在嘴邊,要被吐沫星子淹死。這屬于嚴重的政治不正確。
政治正確這件事到底應該不應該。應該講它原來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現(xiàn)在變了味,走了樣,已經成為社會的毒瘤。一方面它給美國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社會負擔,從經濟上到政治上——在經濟上各種成本高居不下,一些企業(yè)為了表示平等,只好雇一些人白拿錢,不出力,在政治上各級政府變得無所作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另一方面,過度的照顧實際上讓少數(shù)族裔和弱勢群體變得更弱勢。
比如加州大學發(fā)現(xiàn)降低非洲裔學生進入法學院的標準后,非洲裔人士最終獲得律師資格的人數(shù)反而下降,因為大量并沒有達到要求的學生進入法學院后,使得這個族群學生的輟學率暴增,原本努力學習并能夠獲得學位的學生看到有不少人輟學,干脆自己加入了那些人的行列。另外,過高的最低工資標準,讓低收入者失業(yè)率更高,原本需要幫助的人,反而成為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的受害者。但是,在大選中,沒有候選人有勇氣挑戰(zhàn)這種看似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情況只能越變越糟糕,一些政客靠蠱惑人心的“政治正確”口號收買人心后上臺,然后再退休后充當顧問掙大錢,另一些想有所作為的政客,也要把政治正確的口號掛在嘴邊,上臺后再做掛羊頭賣狗肉的實事。
當然,什么事情發(fā)展到極端就會物極必反。2016年大選冒出來一位政治極不正確的候選人特朗普,出人意料地獲得了非常多的支持。盡管各種政治正確的力量公開和暗地里反對他,但是他的支持率居然高居不下,而且在初選中連戰(zhàn)連捷,大有獲得提名之勢。究其原因在于美國民眾其實對所謂的政治正確已經厭倦了,過去沒有人說出來,而特朗普則成了指出皇帝新衣的小男孩。
當然,特朗普的言論沒有什么理論基礎,而且常常自相矛盾。一位大學教授有一次私下里和我表示,政治正確會毀掉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使得這些國家徹底丟失西方自近代以來全部的文明成果。當然,他認為像特朗普那樣口無遮攔地挑動對立也不是辦法,需要有政治理論家從根本上駁斥過度的“政治正確”,讓大多數(shù)民眾心服口服。
如果不出意外,2016年最終總統(tǒng)競選將由政治正確的希拉里·克林頓對決政治極不正確的特朗普,最終誰能勝出,除了像過去那樣顯示出民眾對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認可之外,其實也是在測試民眾對于美國趨于僵化的“政治正確”理念的認可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