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應如何繼承撒切爾的遺產?
發(fā)稿時間:2013-04-18 00:00:00
如今的英國經濟是瑪格麗特?撒切爾(Margaret Thatcher)留下的遺產。在她之后的英國政府沒有改變她大致的政策路線。約翰?梅杰(John Major)實行了鐵路私有化。工黨(Labour)對倫敦金融城(City of London)施行了輕度監(jiān)管,并讓英國央行(Bank of England)實現(xiàn)了獨立。當英國政府逆轉路線時——例如提出最低工資標準,這些措施經過了仔細斟酌。那么,我們應如何評判撒切爾夫人的遺產?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教授約翰?范雷南(John Van Reenen)指出,自1979年以來,英國經濟至少取得了4項顯著成功。
首先,結束了長達約一個世紀的相對于其他發(fā)達國家的弱勢。根據(jù)世界大型企業(yè)聯(lián)合會(Conference Board)的數(shù)據(jù),1979年,英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為美國的76%,而法國的人均GDP為美國的82%。到2007年,英國人均GDP升至了美國的83%,法國則降至73%。到2007年,英國人均GDP在七國集團(G7)中位列第三,僅次于美國和加拿大。
其次,這一明顯好轉源自于就業(yè)和生產率的相對改善。1979年,英國人均產出為美國的75%,遠遠落后于法國(88%)。到2007年,英國人均產出為美國的85%,與法國持平。
第三,生產率的改善不僅僅是一場金融泡沫的結果:1979年至2007年,只有10%的生產率增長來自金融業(yè)內部。
最后,自2007年以來整個經濟生產率下滑,只是反映出實際工資靈活性的提高以及隨之而來的就業(yè)的強韌性。另外,自2007年以來的疲弱生產率表現(xiàn)沒有侵蝕之前所有的增長。
因此這證明了,以市場為導向的監(jiān)管改革——放開勞動力市場、取消補貼、推行私有化——確實改善了英國經濟的表現(xiàn)。但范雷南教授還指出了重要的不足:不平等程度上升、金融監(jiān)管過于放松以及人力和實物資本投資不足。
我同意這些觀點。但我會在更大背景下考慮這些批評,這一背景與危機之后的英國現(xiàn)在可能會走向何方有關。撒切爾夫人——與很多支持她的人一樣——對英國經濟有著19世紀的觀點,對20世紀的多數(shù)觀點持否定態(tài)度。她是一位務實的政治家:她沒有尋求取消福利制度。美國總統(tǒng)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也是如此。但她的核心理念是,所有美好的事情將在讓政府變小后出現(xiàn)。
英國的經濟史表明,這種觀點至少是不完全的。英國在19世紀末落后于美國或德國的原因不是政府做得太多。更多是因為從文化上和體制上來講,英國無法在快速創(chuàng)新與大企業(yè)并存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保持中心地位。英國越來越變成了一個食利者。這是倫敦金融城之所以成為全球領先金融中心的一個原因。
一位意在逆轉20世紀干預主義的強勢政治家的努力,到現(xiàn)在把英國帶回了這樣的未來,并非偶然。結果,英國現(xiàn)在擁有一個巨大的金融中心、疲弱的國內制造業(yè)、放松監(jiān)管的勞動力市場、日益加劇的不平等以及低水平的私人和公共投資。這些都像極了19世紀末的情況。
正如企業(yè)組織英國工商業(yè)聯(lián)合會(CBI)前總干事、英國《金融時報》前任總編輯理查德?蘭伯特(Richard Lambert)在最近一次演講中所指出的那樣,英國企業(yè)界“對長期投資以及研究和創(chuàng)新的承諾仍相對較低”。當由倫敦金融城來決定企業(yè)如何運營時,這種情況肯定會出現(xiàn)。像勞斯萊斯(Rolls-Royce)這樣的公司今天幾乎不可能再出現(xiàn)。這不是倫敦金融城敢于支持的事情。
因此,英國應如何對待撒切爾夫人的遺產?正如英國央行高官安德魯?霍爾丹(Andy Haldane)所指出的那樣,政府在某些領域推行徹底的簡單化(例如稅收和金融監(jiān)管改革)可能會讓經濟運轉得更好。然而,在其他方面,英國政府必須更為積極地采取行動。例如,它需要考慮其資產負債表,而不僅僅是債務。它必須在利率如此低的情況下,認識到為什么應大幅提高投資。它必須更了解其在推動以科學為主導的創(chuàng)新方面所應發(fā)揮的作用。
這場危機表明,撒切爾夫人之后的英國經濟比很多人想象的要脆弱。把目光回溯到19世紀也是不夠的。英國需要公共和私營機構更有能力帶來讓人們普遍分享的增長。這一任務有可能實現(xiàn)嗎?或許不。但這是目前的挑戰(zhàn)。
譯者/梁艷裳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wǎng)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騰訊網(wǎng) 搜狐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改革論壇 中國新聞網(wǎng) 澎湃新聞網(wǎng) 鳳凰網(wǎng) 經濟參考網(wǎng) 人民論壇網(wǎng) 中宏網(wǎng) 千龍網(wǎng) 網(wǎng)易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北青網(wǎng) 中國記協(xié)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辦公室 央廣網(wǎng) 中國青年網(wǎng) 中國經濟網(wǎng) 中國日報網(wǎng) 中國人大網(wǎng) 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