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制度隱性成本巨大
發(fā)稿時間:2011-08-17 00:00:00
早在20世紀之初,梁啟超曾有感中國遭遇“千年未有之變局”,但實際上,他可能言之過早了,因為現在的中國更像是面對千年未有之變局:大部分人口將逐漸積聚在城鎮(zhèn)靠工商業(yè)討生活,而就在他們父輩一代,還以務農為生并散居在廣大農村中。城鎮(zhèn)化進程,是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的事情,然而其背后成本和代價,卻經常被人們所忽視。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農民工二代子女義務教育權利得不到保障。
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今年6月份以來,北京大興區(qū)、海淀區(qū)、朝陽區(qū)多所“流動人口自辦學校”接到取締通知,數千學生面臨分流難題。關于取締的理由,北京大興區(qū)的一所外來工子弟學校接到的區(qū)政府通知是,由于學校“在違法建筑內非法辦學,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將予以取締。北京大興區(qū)教委相關人士介紹,區(qū)里面在給被取締學校的學生家長下發(fā)了告知書,當地政府提供了總共6所學校供這些孩子進行選擇。但據學生家長反映,依照北京市教委公布的《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加強中小學接收借讀生管理的通知》,這些孩子想要入讀公辦校,家長必須要提供包括在京暫住證、在京實際住所居住證明、在京務工就業(yè)證明、戶口所在地鄉(xiāng)鎮(zhèn)政府出具的在當地沒有監(jiān)護條件的證明、全家戶口簿在內的五份證明文件。但實際上,一個農民工幾乎不可能弄齊上述所有證件。在北京自建外來工子弟學校讀書的農民工二代子女學生,目前各方粗略匡算數據為20萬左右。按著北京市教委的做派,也意味著,將近20萬學生的義務教育權利不能得到充分保障。
所謂少建一所學校,必將多建一所監(jiān)獄。現代文明國家,之所以將九年義務教育,列為公民的基本義務和權利,就在于公民的基本素質不僅是他本人的安身立命根本,而且也是一個社會得以穩(wěn)定存在的前提和基石?,F代社會的運作和維系,不可能由文盲來完成。當北京市各區(qū)政府損害20萬名學生的義務教育權利的時候,必須明白,這實際上已經是威脅到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后正常生活,這已經不是簡單的道德譴責就可以敷衍過去的事情。當20萬沒有接受起碼基礎教育的學生長大成人之后,謀生技能不足的后果,如果不是靠納稅人補貼彌補,就是靠納稅人多繳稅增多監(jiān)獄警察在內的維穩(wěn)費用。由于現代工商社會的復雜性,我們對此不能懷有哪怕一點的僥幸。
北京區(qū)政府取締農民工子弟學校行為背后的根源,其實和近期廣東增城在內社會群體性事件完全一致:現有戶籍制度下的城鄉(xiāng)二元鴻溝。由于現有戶籍制度,北京市政府只對戶籍居民負責,不可能對非本市戶籍人口負責。同理,廣東增城的外來人口不但不能享受本地戶籍居民享受到公共服務,反而成為當地政府公權力的維穩(wěn)對象。那么,用不了幾年,北京這20萬學生走上社會,由于教育欠缺,導致既不能回鄉(xiāng)務農,又不能立足城鎮(zhèn)打工經商,那么后面自然就成為北京市政府維穩(wěn)對象。
前有若干群體性事件在前,后有北京取締民工子女學校在后,不知何時何事才能真正推動中國戶籍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