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视频播放器免费看_日韩精品视频娱乐_黄片不卡_在线人成观看

當前位置:首頁 >> 人文精神

文章

元宵佳節(jié)共觀燈:中國古代欣賞的花燈與煙火是什么樣的?

發(fā)稿時間:2022-02-15 17:07:20   來源:《古人的生活世界》   作者:王宏超

一、觀燈

在照明條件不太發(fā)達的古代,在節(jié)假日的晚上觀燈,應(yīng)該是最具有視覺沖擊力,也最令人振奮的活動。燈光驅(qū)暗,可繼白晝,燈光照亮了沉寂的夜空,也點燃了人們的激情。關(guān)于燈的娛樂活動很多,張燈、送燈、觀燈、放河燈、舞龍燈等,這些五彩繽紛的燈,將通常漆黑沉寂的夜色裝飾得色彩斑斕。

上元節(jié)(元宵節(jié))觀燈,是一年之中最為重要的燈光嘉年華。這個晚上,到處火樹銀花,燈明如晝,色彩絢爛,鳴鼓震天,人們充塞街道,聚友呼朋,徹夜狂歡。宋初元宵弛禁放燈三天,即正月十四至十六日;到宋太祖乾德五年(967),開放至五天,即加上十七、十八兩天,此后燃燈五夜就延續(xù)了下來。北宋的開封和南宋的杭州,元宵燈會的規(guī)模都很大,據(jù)說杭州南自龍山,北至北新橋,四十里燈光不絕(《西湖老人繁勝錄》)。

觀燈習俗中還有一種特殊的形式,即打燈謎。清人顧祿《清嘉錄》說:好事者巧作隱語,拈諸燈,燈一面覆壁,三面貼題,任人商揣,謂之打燈謎。謎頭皆經(jīng)傳、詩文、諸子百家、傳奇小說,及諺語、什物、羽鱗、蟲介、花草、蔬藥,隨意出之。燈謎起自宋代,明清時期成為元宵節(jié)中重要的活動之一,文人雅士尤為熱衷。人們除了在元宵節(jié)猜燈謎,平日也會以此為娛樂。在宋代的瓦舍之中,就有專門的地方用來猜謎,竟然還出現(xiàn)了一些職業(yè)猜謎人,《武林舊事》中提到的就有十三位。

江南水鄉(xiāng),流行駕船冶游,在一些旅游勝地,如南京秦淮河、杭州西湖等地,有專門用于夜間游玩的燈船,燈舫以蘇州最佳,燈舫皆吳人所有,俗名淌板船’……燈舫始興,頗尚明角琉璃燈。后玻璃盛行,則改用燒料明珠,穿以鐵絲,扎成五色玻璃燈(陳去病《五石脂》)。技術(shù)的不斷改進,使得照明的效果越來越好,燈舫與河畔歌臺舞榭交相輝映,這大概是古人所能體驗到的最為絢爛的景象了。街道上的燈一部分來自官府,商家店鋪也會在門頭懸掛燈籠,官府也會命令百姓在元宵夜點燈,當政者希望處處張燈結(jié)彩,以此來體現(xiàn)太平盛世的氣象。但許多百姓因擔負不起燈油而叫苦不迭。有人就在燈籠上寫了一首詩,來諷刺官府:富家一盞燈,太倉一粒粟;貧家一盞燈,父子相對哭。風流太守知不知,猶恨笙歌無妙曲。(明謝肇淛《五雜組》卷二) 

二、煙火

能把古代的夜晚裝扮得絢麗多彩的,除了花燈之外,應(yīng)該就是煙火了。中國人最先發(fā)明了火藥,有人批評中國人并沒有進而發(fā)明大炮,卻只用來制作煙火,其中包含的文明爭論暫且不論,煙火的發(fā)明確實為古代中國的夜空增添了不少亮色。據(jù)說煙火起源于隋煬帝,宋代高承的《事物紀原》說:火藥雜戲,始于隋煬帝。孟襄陽謂即火樹也。北宋時期,在節(jié)日中放煙火已經(jīng)十分普遍,尤其是在上元燈節(jié),晚上人們爭相外出看煙火。

煙火的花樣繁多,明代沈榜的《宛署雜記》提到:“燕城煙火,有響炮、起火、三級浪、地老鼠、沙砣兒、花筒、花盆諸制。有為花草、人物等形者?;▋好儆喾N,統(tǒng)名曰‘煙火’。”古代煙火的制作和燃放技術(shù)都很高超,北宋的煙火就能放出人物形象的效果來。宋話本《燈花婆婆》中寫道:“只見那燈花三四旋,旋得象碗兒般大一個火球,滾下地來。咶的一響,如爆竹之聲,那燈花爆開,散作火星滿地,登時不見了,只見三尺來一個老婆婆。”《東京夢華錄》中還記載了一種“藥發(fā)傀儡”,用煙火設(shè)計人物形象,點燃后煙火利用火藥的反沖力產(chǎn)生一些動作,令人驚嘆:“迎擁一佛子,外飾以金,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其中不知何物為之。唯高二尺許,置于金盤中,眾僧舉揚佛事,其聲振地。士女瞻敬,以祈恩福?;蛞姺鹱佑诮鸨P中周行七步,觀者愕然。今之藥傀儡者,蓋得其遺意。”

明清煙火戲更加專業(yè)和復雜,不但能放出單人形象,更能放出一些歷史故事場景。伊永文在《到古代中國去旅行》一書中就列舉了清代煙火戲的一些名目:日月合璧、五星聯(lián)珠、雙鳳朝陽、二龍戲珠、海市蜃樓、回回獻寶、麒麟送子、獅子滾繡球、八仙過海、二仙傳道、東方朔偷桃、張生戲鶯鶯、呂布戲貂蟬、敬德洗馬、單雄信奪槊、華容道擋曹、張飛喝斷當陽橋、張果老倒騎驢、呂純陽醉扶柳樹精、韓湘子化妻成仙、費長房入壺、月明和尚度柳翠、孫悟空跳出五行山、陳摶老祖大睡覺、老子騎牛過函關(guān)、哪吒鬧海、周處斬蛟、楊香打虎、羅漢降龍、王羲之愛鵝、蘇屬國牧羊、莊子蝴蝶夢、八戒蜘蛛精、張仙打狗、和尚變驢等,花樣繁多,令人驚嘆。

煙火的制作形成了一些品牌,有些地方以制作煙火而出名。如古代松江地區(qū)制作煙火的水準很高,“煙火尤盛,其制:以火藥實紙卷中,大小數(shù)百為一架,植木懸之,凡十余層,層層施機火,至藥發(fā),光怪百出,若龍蛇飛走,簾幕、燈火、星斗、人物、花果之類,粲然若神”(嘉慶《松江府志》卷八十四)。南京的煙火和鞭炮“以漢口鎮(zhèn)所制者為佳,故曰漢鎮(zhèn)財鞭。凡慶賀事悉用之,不獨元日然矣”(潘宗鼎《金陵歲時記》)。

放煙火需要專業(yè)人士,他們掌握著燃放技術(shù)。趙孟頫在《贈放煙火者》中稱贊他們的技術(shù)“巧奪天工”:“人間巧藝奪天工,煉藥燃燈清晝同。柳絮飛殘鋪地白,桃花落盡滿階紅。紛紛燦爛如星隕,??喧豗似火攻。后夜再翻花上錦,不愁零亂向東風。”對于普通人來說,這些放煙火者,就如同魔術(shù)師一般神奇。

明代還出現(xiàn)了“水上煙火”,就是在水面上燃放煙火,雖是在白天燃放,但“制造繁華,不減夜間”。李開先為此賦詩曰:“紙船藏火藥,搖曳綠陰旁。熾焰燔危岸,飛煙掩太陽。炮驚魚出沒,花炫鳥回翔。再赤周郎壁,欲從李相莊。”(《晝?nèi)沼^水上煙火次夏黌山韻》)所和原詩為:“巧技傳京國,載舟戲水旁。縱焚鏖赤壁,飛炮破襄陽。照浪魚龍駭,飄煙燕雀翔。升平多樂事,偏集太常莊。”可見效果也是十分驚艷。
(作者系上海示范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