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場綜合型國際運動賽事
發(fā)稿時間:2020-09-01 13:47:09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魏堯
自1951年起,亞運會就成為推動亞洲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增強團結、增進友誼和了解的盛會,各國紛紛把承辦亞運會作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緣于各種原因,中國直到1990年才成功舉辦第十一屆亞運會,這是新中國成立后自主舉辦的第一場綜合型國際運動賽事,它不僅增強了中國同亞洲各國的密切聯(lián)系,還為奧運會的申請、籌辦積累了經(jīng)驗,增強了國家凝聚力,同時也擴大了國際影響力。
(一)
1971年,毛澤東和周恩來利用“小球轉動大球”的“乒乓外交”推動了中美兩國關系正?;?,并在同年10月恢復了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隨后,中國在1973年的亞洲運動會聯(lián)合會全體會議上,成為亞洲運動會聯(lián)合會的正式成員,打開了國際體育交往的新局面。此后,中國相繼參加第七、八、九、十屆亞運會,并在第九屆新德里和第十屆漢城亞運會上蟬聯(lián)金牌總數(shù)第一,撼動了日本作為體育強國的霸主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體育運動水平也不斷上升。有鑒于此,1982年10月28日,國家體委、外交部經(jīng)過長時間的醞釀,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交了一份關于申請舉辦1990年亞運會的報告,在長達9個月的反復討論后,這一報告得到批準并于8月23日正式向亞奧理事會提出第十一屆亞運會的舉辦申請。值得一提的是,同臺競爭的還有日本廣島市。1990年是日本廣島建城100周年,也是美國原子彈投放45周年。申辦前夕,廣島市長和議會代表團都曾親臨北京,面問有無放棄的可能。1984年,在亞奧理事會全體會議上,以無記名投票方式?jīng)Q定了第十一屆亞運會由北京舉辦,并將第十二屆亞運會交由日本廣島舉辦。
這一決定反映了亞洲體育界對中國的信任,也實現(xiàn)了中國人民對亞洲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作貢獻的愿望。正如我國原奧委會主席何振梁談到申請亞運會時所說:“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新中國成立40年還不舉辦亞運會,與中國在亞洲的地位是不相稱的。占有亞洲版圖2/5的中國再不舉辦亞運會,也不好向亞洲人民交代。”
(二)
1985年3月,亞運會組委會成立后就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籌備工作。在各方的努力和宣傳下,越來越多地意識到亞運會舉辦的意義。亞運會的工程項目一路綠燈暢行,除了新建和改建的80多個訓練場館外,還包括:50多萬平方米的亞運村、一大批新建的市政基礎設施、中央廣播電視塔擴建等亞運會配套工程和環(huán)境保護工程。亞運會的工程項目,從設計到施工只用了3年多的時間,成為中國乃至世界上不多見的建筑奇跡。其中,游泳館建設難度大、要求高,按照工期至少需要4年左右的時間,而當時負責亞運會場館建設的設計師劉振秀和工程建設者只用了29個月就完成了。事后,國際泳聯(lián)的一位主要官員到此觀看后稱贊說:“這是東方傳統(tǒng)建筑和21世紀建筑水平的完美結合。”
1990年7月3日,鄧小平來到亞運村視察亞運會場館建設,他對隨行人員說:“這么多亞運會建筑,是集中力量在短時間搞出來的,而且搞得這么好,證明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能夠集中力量,什么困難的事都能搞成。”“我這次看亞運會體育設施,就是來看看到底是中國的月亮圓,還是外國的月亮圓??磥碇袊脑铝烈彩菆A的,比外國圓?,F(xiàn)在有些青年人總以為外國的月亮圓,對他們要進行教育。”鄧小平的話簡短有力,眼前短時間內(nèi)崛起的高聳建筑,正是對“中國月亮”的最好說明。
(三)
作為新中國成立后首次舉辦的大規(guī)模體育盛會,從國內(nèi)到海外的諸多同胞都紛紛為亞運會貢獻力量,相繼捐款捐物,成為一時佳話。有的農(nóng)民步行千里捐款,有的合家集資,大家紛紛支持亞運會,感人的事情不勝枚舉。1989年3月2日,江蘇省建湖縣三年級女學生顏海霞寄來1元6角成為注冊的第一筆捐款。香港愛國人士霍英東捐款1億元,為亞運會打造一座現(xiàn)代化游泳館,為表示紀念,組委會特別將其命名為“英東體育館”。
除了捐款集資之外,亞運會的各項籌備工作無不體現(xiàn)著細致嚴謹。亞運會的舉辦時間定于9月22日至10月7日,這個日期是由亞運氣象服務中心的科研人員研究分析近百年北京的氣象資料后選定的。這段時間,北京市秋高氣爽,溫度、濕度、風力最有宜運動員發(fā)揮出最佳的競技水平。賽場之外,北京市政府完善了環(huán)境整治和交通服務工作,堅持“不冒黑煙、不揚塵、不出異味”,開展對多條道路的改建、擴建,以及場館周圍地區(qū)的樹木種植和草坪鋪墊等綠化工程,這些都切切實實地為亞運會的成功舉辦,營造出了一個宜人的環(huán)境。與此同時,北京各行各業(yè)相繼開展“微笑迎亞運”“滿意在北京”等活動,并分批次招募志愿者進行培訓。高素質的服務效果,成為了亞運會期間光彩耀人的另一番景象。
(四)
1990年9月22日下午,來自3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運動員參加了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行的開幕式。中國共派出838人(其中運動員670人)組成體育代表團。亞運會期間,中國共斬獲183枚金牌、107枚銀牌和51枚銅牌,金牌總數(shù)位居榜首。在“團結、友誼、進步”的亞運宗旨下,為期半個月的亞運會在10月7日閉幕。作為新中國成立后首次舉辦的大型綜合國際運動賽事,獲得了國內(nèi)外一致好評,“中國人熱情友好,素質挺高”等贊美話語不絕于耳。
與此同時,在籌辦亞運會期間,中國就開始準備申請主辦2000年的第27屆奧運會。在進行亞運會工程總體規(guī)劃時,已經(jīng)開始考慮舉辦奧運會的因素。從場館運動場到觀眾看臺,亞運會的設計都為奧運會留下改造空間。鄧小平在視察亞運會場館建設情況時就關切的提出:“中國辦奧運會下決心了沒有?為什么不敢干這件事呢?建設了這樣的體育設施,如果不辦奧運會,就等于浪費了一半。”“辦了亞運會,還要辦奧運會”。
亞運會的成功舉辦,也為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奠定了堅實基礎,推動中國融入世界體育大國的行列。經(jīng)過8年艱苦的申辦和一次挫敗,2001年7月國際奧委會宣布北京奪得2008年奧運會的主辦權。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wǎng)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騰訊網(wǎng) 搜狐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改革論壇 中國新聞網(wǎng) 澎湃新聞網(wǎng) 鳳凰網(wǎng) 經(jīng)濟參考網(wǎng) 人民論壇網(wǎng) 中宏網(wǎng) 千龍網(wǎng) 網(wǎng)易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北青網(wǎng) 中國記協(xié)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辦公室 央廣網(wǎng) 中國青年網(wǎng) 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中國日報網(wǎng) 中國人大網(wǎng) 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