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勤學之風
發(fā)稿時間:2020-08-26 14:03:00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石志剛
中國歷史長河中,勤奮者中不乏帝王、名臣、學者。這些杰出人物通過自己勤奮治政、勤奮為臣、勤奮好學,在社會中倡導勤奮之風,取得了顯著成效,產生了極為深遠的政治和歷史影響。僅以部分古代學者為例,來展示其倡導勤學之風的努力和成就。
學者對歷史總結最為擅長,對規(guī)律把握最為全面,對社會發(fā)展認識最為深刻。他們通過勤奮地著書立說,來表達其參與政治生活的熱情。東漢思想家王符在《潛夫論》中強調:“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閱讀學者之書成為人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把利器。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xiàn)了思想解放、文化繁榮局面,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每一個派別都有各自代表人物,每一代表人物都通過著書立說來亮明其思想觀點,以達到傳之后世、用于治政的目標??鬃泳褪瞧渲械牡湫汀?/p>
孔子出生的時候,家族已經衰微和沒落??鬃右惠呑佣记趭^學習。孔子對自己好學不倦有一個客觀橫向比較,認為同輩人中很少有如他一樣好學的:“不如丘之好學也。”孔子愛好讀書,經常“發(fā)憤忘食”。他在讀《周易》的時候,“韋編三絕”,說明其讀書學習非常用功。“吾十有五而志于學”,說明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刻苦學習,養(yǎng)成了讀書學習的良好習慣。
孔子積累知識,不僅注重從書本中學習,而且還善于拜人為師,學人之長,表明孔子“非生而知之者”,而是如子貢所說孔子“亦何常師之有”??鬃影莶煌I域的高人為師,提升自己的學養(yǎng)??鬃訂柖Y于老聃,學琴于師襄子,到鄭國向政治家子產學習從政之道,到齊國向政治家晏嬰學習治國之理??鬃舆€“不恥下問”,勇于向自己的徒弟提問并虛心采納這些徒弟身上的某個優(yōu)點長處??鬃油茏幼酉奶接憽对娊洝泛笫艿絾l(fā);同弟子顏回探討安貧樂道后受到啟發(fā)。顧立雅在《孔子與中國之道》中對孔子的勤奮好學進行了論述:“在他自己的時代和他以后的時代,孔子都被看作是格外勤勉之人。實際上,在他死后很久寫成的種種著作中,與孔子有關的傳統(tǒng)說法的發(fā)展使他逐漸有了超自然的智慧,并且還把他描繪成一個精通各種古代知識和奇異學問的人。”
孔子在保留傳統(tǒng)文化、弘揚傳統(tǒng)文化方面,著力甚多??鬃又R和閱歷增長到一定程度時,融會貫通地整理和講授《詩》《書》《禮》《樂》《易》《春秋》,以及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孔子家語》,成為傳世名著。孔子涉獵廣泛,并且將所學知識整理成書,這是其偉大之處。蔡尚思在《我的孔子觀》中說:“孔子的博學,以及他在傳授、保存文化遺產方面所作的貢獻,既與道家、法家相反,也為墨家所不及。就傳播知識、保存古代文化遺產而論,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在先秦四大家中占了第一大功。這是孔子最可尊敬的一面。”
孔子學習之勤、涉獵之廣、寫作之用功,非常了不起。更難能可貴的是,孔子能夠認識到讀書學習是一劑良藥,可以及時矯正缺點,為完善人格提供良好鏡鑒。關于這一點,孔子在《論語·陽貨》中教誨弟子子路,如果一個人僅僅具備了仁智信直勇剛這些良好品質,沒有用學習來做支撐,最終也會走向歧途??鬃诱f:“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司馬遷對孔子勤奮好學的品格非常贊賞,引用《詩經》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來表達對孔子為人和思想的敬仰。司馬遷說:“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尊敬之情,油然而生。德國著名歷史學家馬克思·韋伯在其《儒教與道教》中高度評價了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家在以君子理念為畢生奮斗目標過程中所展示的境界:“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有可能臻于完美,而這指的是文獻經典的學習。”“‘君子’凡事都不斷地和重新地反省與‘學習’。”如果不學習或者學習力度不夠,孔子提倡的“君子”人格目標就不會實現(xiàn),“追求知識就只是浪費精神,仁慈會成為愚蠢,正直會成為缺少謀略,剛毅會成為粗魯,大膽導致不遜,而性格的倔強則導致放肆不軌”。
從孔子到清朝,學者學術著作不斷涌現(xiàn),學術成果不斷涌現(xiàn),離不開學者的勤奮好學和刻苦鉆研。到了清朝,學者的知識沉淀、學術修養(yǎng)都增強了,這使得清朝出現(xiàn)了一大批致力于學問的學者,他們明性見悟,參透人生,洞徹萬物,勤奮撰述,使自己的著作得以流傳于世。
康雍年間,有一個叫李恕谷的學者,拜顏習齋為師,鉆研學問,日新月新,每天都有進步和成就。李恕谷早年富有實踐精神,不尚空文,晚年,因求教者眾,遂寫書傳世。李恕谷所寫《小學稽業(yè)》五卷,《大學辨業(yè)》四卷,《圣經學規(guī)纂》二卷、《論學》二卷,《周易傳注》七卷、《詩經外注》八卷等書,傳之于世,影響深遠。
與李恕谷同時代的另外一個學者叫昆繩,才氣橫溢,著書立說從未斷過。早年,昆繩撰寫《兵法要略》《輿圖指掌》等書。等他年紀稍大,拜顏習齋為師后,效仿其師作日記以修身,更著有《平書》十卷、《讀易通言》五卷等,傳之于世,影響深遠。
當時還有一個學者叫程綿莊,年少好學,致力于治經,博采清初各家所長,其著具有很強的實效性。他撰寫的《易通》六卷、《尚書通議》三十卷、《論語說》《周禮說》各四卷、《春秋識小錄》三卷等,學術功力盡在其中。這些學者的共性都是喜歡學習,勤奮讀書,立志寫書,傳名后世,且都做到了。
李恕谷、昆繩、程綿莊為代表的學者,前承明末清初思想,后開晚晴求實學風之門。通過勤奮治學,寫出了大量的學術專著,不僅有了做學問以實的功效,還將求實勤奮的學風傳承下來,影響深遠,直接開啟了近代以來中國思想家勤奮著述、探求規(guī)律、追思真理的進程。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wǎng)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騰訊網(wǎng) 搜狐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改革論壇 中國新聞網(wǎng) 澎湃新聞網(wǎng) 鳳凰網(wǎng) 經濟參考網(wǎng) 人民論壇網(wǎng) 中宏網(wǎng) 千龍網(wǎng) 網(wǎng)易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北青網(wǎng) 中國記協(xié)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辦公室 央廣網(wǎng) 中國青年網(wǎng) 中國經濟網(wǎng) 中國日報網(wǎng) 中國人大網(wǎng) 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