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视频播放器免费看_日韩精品视频娱乐_黄片不卡_在线人成观看

當前位置:首頁 >> 財經

文章

發(fā)改委主任回應經濟運行熱點:中國經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

發(fā)稿時間:2020-05-26 14:15:38  

  2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fā)布廳開啟首場“部長通道”,邀請部分列席會議的國務院有關部委負責人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采訪。“從中國經濟基本面來看,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表示,這次疫情突如其來,對中國經濟的沖擊雖然重大,但是短期的、暫時的。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何立峰在部長通道上表示,關于中國經濟的形勢,要從三個方面把握。

  一要看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基礎是否牢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面對如此嚴峻復雜的形勢,去年我國GDP還能夠增長6.1%,其他經濟指標很亮眼,確實很不容易。這說明中國經濟發(fā)展的基礎是比較牢固的,有實力也有能力應對前進中的各種困難、問題和挑戰(zhàn)。

  其次,要看能否很好解決當前面臨的困難。何立峰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突襲,給人民生命健康帶來威脅。目前,我們已經實現(xiàn)了抗疫斗爭的重要戰(zhàn)略性成果。今年一季度,經濟下行6.8%,其他各項經濟指標也受累下行。特別是一些中小微企業(yè),住宿、餐飲、電影、娛樂、旅游等相關行業(yè)沖擊較大,企業(yè)困難較多。

  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一系列應對疫情的措施政策,各地有力、有序、有效復工復產、復市復業(yè),中國經濟總體上比較快速復蘇。到4月,工業(yè)增加值已經增長3.9%,工業(yè)用電量增長1.6%,以人民幣計價的出口增長8.2%,交通運輸迅速恢復正常,各行各業(yè)總體上都在快速復蘇發(fā)展恢復。特別是催生發(fā)展一批新的產業(yè)、企業(yè),發(fā)展勢頭比較好。綜合起來看,中國經濟的抗壓能力、承受能力、韌勁比較強。“五一”小長假后,從5月6日開始,發(fā)電量、用電量增長5%到6%,鐵路日裝車數(shù)量每天增長8%到10%,一些重要企業(yè)生產經營快速恢復。這充分說明,中國經濟有實力、有能力克服當前的困難。

  第三,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沖擊雖然巨大,但是短期的、暫時的。何立峰表示,從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來看,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春耕、夏種的進度比預期要好。新興產業(yè)發(fā)展勢頭良好,傳統(tǒng)產業(yè)、既有產業(yè)恢復勢頭較好,受影響較大的第三產業(yè)正在有序恢復中。中國經濟的向好面是可以保持的,我們有能力也有實力、有信心也有決心,繼續(xù)推動中國經濟平穩(wěn)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為何沒有提出全年經濟增速具體目標?

  何立峰表示,沒有提到GDP增長目標,客觀上已經融入到其他相關指標中,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標中。這次疫情突如其來,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巨大沖擊,今年一季度,包括到現(xiàn)在,很多指標跟以往是不具可比性的。中國經濟已經深度融入全球經濟,現(xiàn)在世界范圍內新冠肺炎疫情還在蔓延,對所在國的經濟到底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有巨大的不確定性,還有待觀察。

  “因此在目前情況下,不糾結于經濟增長的具體指標。”何立峰強調,我們要更加專注于不斷擴大內需,實施擴大內需戰(zhàn)略;更加專注于做好“六穩(wěn)”工作,實現(xiàn)“六保”任務;更加專注于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fā)展,適應引領創(chuàng)造新的需求,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更加專注于實現(xiàn)優(yōu)先穩(wěn)就業(yè)、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努力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能否如期實現(xiàn)?

  何立峰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個完整、系統(tǒng)、綜合性的目標體系,它不僅僅包括經濟指標,也包括人民民主不斷擴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文化軟實力建設、生態(tài)文明特別是資源節(jié)約型和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社會治理能力治理體系水平提升,還有改革開放等內容。特別突出的目標就是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他介紹,這些目標任務,具體量化到每個五年規(guī)劃,“十三五”規(guī)劃就包括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內容,一共有25項指標,其中12項是預期性的,包括GDP、人均收入等,有13項是約束性的。從目前執(zhí)行情況看,有一些指標已經提前實現(xiàn),包括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率等,大部分指標正在按照時序進度推進。

  “到年底,通過努力,有一部分可以超額完成,有一部分可以全面完成,極少數(shù)可以基本完成。您關心的GDP指標能不能實現(xiàn),今年只要增長1%,就相當于2010年GDP總量的1.91倍;如果增長3%,就相當于1.95倍;如果增長5%,就接近1.99倍,都非常接近預期目標。人均收入這個指標,如果增長1.75%,就可以實現(xiàn)預期目標。”何立峰舉例說。

  如何發(fā)力穩(wěn)投資?

  何立峰說,今年疫情突如其來,給經濟社會各個方面都造成了比較大的沖擊,也暴露出存在的許多短板弱項,需要繼續(xù)通過加大投資力度,盡快予以彌補。今年的投資工作,意義非常重大,不同尋常,應該側重于做好“三個精準”。

  首先是精準籌資。如果這次人大會能夠通過,中央層面籌集的資金,按照政府工作報告,中央預算內投資6000億元,比去年多224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7500億元,比去年增加16000億元;另外還有抗疫特別國債10000億元,當中一部分也要通過轉給地方用于相關的補短板強弱項投資。加起來,整個中央層面籌集的資金超過5萬億元,其中新增2萬多億元。最主要的是通過政府作為,帶動和激發(fā)社會資本跟進,從而形成市場配置資源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的有機融合。

  第二是精準項目。要針對這次疫情暴露出來的公共衛(wèi)生、醫(yī)療應急物資等領域短板,盡快給予彌補,盡快給予建設。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包括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zhèn)化,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從這次疫情防控暴露出來的情況看,有些要瘦身健體,大中城市和縣城要進一步加強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衛(wèi)生,還有醫(yī)療應急物資儲備等方面的短板弱項,要盡快補上。5G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要進一步加大。一些跨行政區(qū)、跨流域的重大項目,包括川藏鐵路、大江大河治理等,要抓緊建設。

  第三是精準施策。重點有幾個方面:一是抓緊做好前期準備工作,不能含糊;二是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不能讓項目等著資金。三是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包括土地、環(huán)評等,都為項目服務。

  “只要我們認真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上下齊心協(xié)力,各部門、各地方、各企業(yè)一起配合,就能夠完成今年的投資任務。”何立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