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视频播放器免费看_日韩精品视频娱乐_黄片不卡_在线人成观看

當前位置:首頁 >> 人文精神

文章

閱讀,從來沒有捷徑

發(fā)稿時間:2019-09-02 22:16:14   來源:中國文化報   作者:孟然

  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蘭州市區(qū)的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看望《讀者》編輯部工作人員。習近平指出,要提倡多讀書,建設書香社會,不斷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愛讀書”是習近平總書記身上一個鮮明的標簽,他曾在多個場合講到過讀書的重要價值,特別是對精神的滋養(yǎng)。他在接受俄羅斯媒體采訪時曾提到:“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fā),讓人滋養(yǎng)浩然之氣。”

  積薄而為“厚”、 積羽可成“重”。厚重,側重于閱讀橫向上的廣度。在對各類圖書的廣泛涉獵中,開闊眼界、博聞強識。在歷史深處,細數(shù)中外風流人物;在文學殿堂,體味人性愛恨情仇;在哲學廣場,跳起一段思維的華爾茲;在科普世界,展開科學和創(chuàng)新的翅膀。

  向內延展則成深,向遠凝望而為邃。深邃,側重于閱讀縱向上的深度。隨著讀書越來越多,彌散在頭腦中的知識點將逐漸自成體系,價值觀也愈發(fā)清晰。當我們帶著閱讀后的思考去生活,那些原本平淡無奇的日子也仿佛瞬間被點亮。我們可以更清晰地聽到事實背后的“弦外之音”,也可以更主動地把握未來方向。

  作為文字工作者,讀書更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一日不讀書便覺筆下生澀、腦中混沌;而只要讀有所悟,便隨即能反映在當日的文字當中。所謂“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文字里藏著觸類旁通的密碼,與書本和寫作相伴的人,想必也有類似的感受。

  身處這個碎片化和后真相的時代 ,信息爆棚和信息饑渴并存,信息繭房和信息黑箱同在。知識的采集工作變得輕而易舉,只要輕動鼠標,搜索引擎里有你想知道的一切;甚至知識的加工也已走向“專業(yè)分工”,知識付費的精明商人,把大部頭的著作掰開了、擠碎了,只留下“干貨”喂給你吃。

  然而,無論是“搜索引擎”還是“知識付費”,充其量都只是緩解知識焦慮的一勺雞湯,終究無法代替自主閱讀。而讀書更像是一場思維的狂歡,一場與思想者跨時空的相遇。在閱讀過程中主動地記憶、思考、批判,是精神逐步發(fā)育的過程,如一株樹苗在陽光雨露滋養(yǎng)下的成長,這個過程從來沒有捷徑。

  對于個人來說,暫時放下周邊的喧囂,真正投入地閱讀,是一場精神的洗禮和心靈的滌蕩。在這個消費主義、實用主義占了上風的年代,深刻的靈魂反倒成為了一種稀缺品質。靜心讀書,去開拓精神世界的荒原,建立起屬于自己的精神王國,這其中的樂趣和收獲,獨屬于自己,是其他外物所無法給予的。

  而于一個民族來說,亦是如此。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閱讀水平。若拋棄閱讀,憑借著某種標簽和只言片語來指導行動,那就不免要倒退到蒙昧的時代;相反,若閱讀成風,這個民族的精神就會變得豐盈、理性而深刻。在風云變幻的國際舞臺上,也能“我自巋然不動”。

  5G呼嘯而來,視頻、影像或許將成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但回歸文字本源的力量,建設書香社會,仍不失為一種有力的矯正。讓個體精神因閱讀而閃光,讓民族精神因閱讀而厚重深邃,我們才能夠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背景中,保持定力、保持睿智,不迷惑、不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