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意味著什么
發(fā)稿時間:2018-09-06 10:43:10 來源:文匯報 作者:王廷巍
全球化意味著什么?進入2018年,很多人有一種感覺,世界似乎被卷入了反全球化的浪潮;曾經的人類大同樣板工程“歐盟”和“歐元區(qū)”則陷入了亂局,自次貸危機后就沒有消停過,或者是經濟上的割裂,或者是政治上的分歧。至于難民涌入的外部刺激,更是讓越來越多的人在計算歐盟崩潰的時間點。
“二戰(zhàn)”后,雖然有著冷戰(zhàn)的緊張、中東的戰(zhàn)火,但總體上是相對安寧的時代。全球貿易繁榮,全球化大分工讓更多的經濟體得以發(fā)揮自己的比較優(yōu)勢,走向更富足的生活。互聯(lián)網的出現,則加快了信息的流動,讓人們真正成為“世界公民”,分享各自的文化和價值觀?,F如今,難道歷史真的要走向一個拐點,重回那民族國家嚴守自己“想象的共同體”,相互提防甚至對抗的時代?
很多時候,對未來的迷茫和悲觀,只是由于你站的位置還不夠高,視野還不夠廣,就如一些人因為局部地區(qū)的戰(zhàn)火紛飛就感嘆人類暴力爆發(fā),而一本數據豐富、邏輯嚴密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美]斯蒂芬·平克著)就讓他們閉嘴。同樣,關于人類未來的走向,我們有必要梳理人類發(fā)展更漫長的歷程,去發(fā)掘其中的規(guī)律。榮獲2018年美國考古研究所霍爾頓圖書獎的《第五次開始》作者羅伯特·L.凱利告訴我們,在人類經歷了四次重大變革后,即將迎來第五次開始。這一次,人類可以主動把握自己的命運。
作者將人類迄今為止的歷史劃分為四個階段:技術的開始、文化的開始、農業(yè)的開始、國家的開始。這種劃分方式,強調具有動態(tài)感的“開始”,而非習慣性的“階段”。“階段”往往帶有一種靜態(tài)的總結和盤點意味,強調的是人類歷史時間線的“線”;“開始”則更有代入感,強調的是人類歷史時間線的“點”。讓我們回到歷史的關鍵節(jié)點,去探索人類歷史動態(tài)的前進過程。
使用工具,使我們與獸類徹底區(qū)分開來;文化,讓我們得以交流,結成社群,進而形成共同的記憶和意識,開始構筑“想象的共同體”;農業(yè),幾乎是任何人類文明史著述中怎么強調都不過分的階段,自此人類不再居無定所,得以定居,得以產生“剩余”產品,進而產生階層和階級;終于,我們熟悉的歷史階段來臨,國家得以產生,它更高效地組織生產,庇護具有共同文化和記憶的國民,也制造了壓迫和國家間更具毀滅性的戰(zhàn)爭。
有趣的是,回看歷史,國家往往是一個基本的記憶展開單位。比如中國史,朝代更迭是敘事的主基調,而深入一個朝代,帝王來去又常常是敘事的主線,無論你讀的是歷史巨著,還是《明朝那些事兒》之類的通俗小書。為何如此?筆者以為,一方面是因為人類記憶最深刻的階段,正是第四次開始后的階段,史料更豐富,更有延續(xù)性;另一方面,在于我們如今依然處于第四次開始后的階段,依然習慣性地以國家為切入點去思考歷史。
本書作者是考古學家,因而更關注歷史本身,關注其考古發(fā)現中的遺跡、遺體、痕跡等要素背后的故事。我們回看歷史,?;诂F代人的思維方式去投射歷史,從而可能存在曲解歷史的可能。這也是為什么在歷史研究中,常常強調“理解之同情”,即站在當時人角度看問題的原因。但說來容易做起來何其之難。然而,對于這些“難”處,作者凱利這樣的考古學家卻有著先天“優(yōu)勢”,因為他考察的對象是客觀實體,是未經前人“加工”的素材,從而可以科學的方式去考察分析。雖然其中一些對歷史邏輯的模擬帶有主觀性,但總的來說,還原歷史的概率大大增加。
凱利在本書第二章“考古學家如何思考”中,介紹了其工作和思考方式。這一章看似是個人總結,卻是后續(xù)介紹人類歷史的重要鋪墊,增強了后文敘事的力量,因為它描述的就是考古學家剖析歷史不一樣的力量。比如,他介紹考古學家面對著名的“奧茨”原始人遺體時追根溯源的方式。面對一具阿爾卑斯山頂的男性裸尸,你會如何思考?他死于5100年前,無任何歷史文獻可借鑒。你如何入手?凱利展示了考古學家的工作過程,這既是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你要用X光、DNA技術,也要根據零星的線索邏輯推理其死因,概括出他生活時代的文明特征。整個過程充滿探索的樂趣。
考古學家獨特的工作和思維方式,使凱利對人類社會有了新的思考。當然,其中也與其它歷史敘事方式有交集。比如,在對人類農業(yè)、國家的歷史過程闡釋和思考中,本書就與另一本歷史著述《一萬年的爆發(fā)》有異曲同工之妙。歷史和人類很多領域相同,不同角度的切入常常殊途同歸。在對未來的展望中,凱利提出了他樂觀的預期,那就是“第五次開始”,國家為主體的歷史運作方式加快了人類進步的效率,為我們帶來了生活的提升。與此同時,其弊端也不斷涌現。
我們需要新的開始。在凱利看來,這一次,與此前我們常常被歷史進程推著走不同,人類已經有了更多主動改變世界的可能??缭絿叶x的全球化,將在第五次開始中扮演重要力量,互聯(lián)網提高了信息流轉的速度和廣度,如今一個中國青年可能和美國人一樣聽著阿黛爾的新歌,這只是全球文化交流的一個注解而已,其背后則體現了人類全球化交流和協(xié)作的力量。這將推動人類的進化向更好的方向前進。
凱利的寄望在今天似乎有些讓人難以信服。畢竟,全球范圍正在因為貿易產生爭端,區(qū)域聯(lián)合的范本歐盟也顯得岌岌可危。但是,人類歷史的進化從來不是單線的,當年歐洲發(fā)起一波全球化貿易過程的時候,伴隨的是血腥的殖民化過程。而如今的全球化過程已然理性許多,利益最大化已成為一個可以協(xié)商的過程,而非暴力的開始。這體現的正是凱利對人類社會的信心,“人類現在已經擁有改造世界的能力”,“我們有自我教育的歷史”,前者讓人類具備了沿著進化軌道繼續(xù)高速發(fā)展的可能,后者讓我們在倫理和道德上不會偏離軌道太遠。
凱利是技術樂觀主義者,他讓我們相信,人類將利用自己的技術更好地改造世界。凱利還是人類道德底線樂觀主義者,他不相信諸如人工智能的技術,最終會導致大面積失業(yè),成為階級對抗的“自毀”路徑。
“第五次開始”,已經開始。我們對人類此前歷史積淀的技術和倫理充滿信心。這一次,我們將走得更遠,走向人類更好的目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