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视频播放器免费看_日韩精品视频娱乐_黄片不卡_在线人成观看

當(dāng)前位置:首頁 >> 改革史話

文章

《史記》 中的三種用人模式

發(fā)稿時間:2018-07-26 13:54:55   來源:學(xué)習(xí)時報   作者:楊波

  《史記》開創(chuàng)了紀(jì)傳體,整部書以寫人為中心,本紀(jì)、世家、列傳共計112篇,其中處處體現(xiàn)了舉賢任能、尊賢敬能的用人思想?,F(xiàn)舉出《史記》中的齊桓公、楚莊王、燕昭王的用人事例,作為典型模式,加以介紹。

  齊桓公“化敵為友”

  齊桓公是春秋時齊國的國君,公元前685年至643年在位,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他之所以能成就霸業(yè),與杰出的政治家管仲的輔佐分不開。但是先前管仲曾是齊桓公的政敵,差一點致齊桓公于死地。管仲曾是齊桓公的競爭對手公子糾的心腹,在一次偷襲中,他射中了齊桓公的腰帶,險些要了齊桓公的命。

  齊桓公即位以后,要封鮑叔牙為相,鮑叔牙卻向齊桓公極力推薦管仲。他對齊桓公說:“君將治齊,即高傒與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國國重,不可失也。”齊桓公也知道管仲是曠世奇才,又見鮑叔牙竭誠推薦,于是決定捐棄前嫌,重用管仲。為了能讓管仲回國,齊桓公派人對魯國國君說,殺掉公子糾,縛送管仲回國,以報一箭之仇。若不應(yīng)允,即興兵伐魯。魯國弱小,只得照辦,殺了公子糾,把管仲捆綁起來,裝入囚車,送回齊國。管仲自以為必死無疑,他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大義凜然,泰然處之。哪知當(dāng)他被押進(jìn)宮廷時,齊桓公快步走下座位,親自為他松綁,當(dāng)即拜他為宰相。齊桓公的這一舉動使管仲深受感動,從此他盡心輔佐齊桓公,大刀闊斧進(jìn)行改革,結(jié)果齊國大治,國力大增。管仲又建議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存邢救衛(wèi),九合諸侯,最后終于稱霸天下,成為春秋時期五霸之首。

  楚莊王“懲惡揚善”

  楚莊王,春秋時期楚國的國君,公元前613年至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楚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yuǎn)揚,也為華夏的統(tǒng)一,民族精神的形成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楚莊王初即位,大權(quán)旁落,為了自保,以待時機(jī),莊王佯裝沉迷酒色,同時暗中觀察,對人才之善惡賢愚,了然于胸。

  《史記·楚世家》記載:“莊王即位三年,不出號令,日夜為樂,令國中曰:‘有敢諫者死無赦!’伍舉入諫。莊王左抱鄭姬,右抱越女,坐鐘鼓之間。伍舉曰:‘愿有進(jìn)。隱曰:有鳥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莊王曰:‘三年不蜚,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舉退矣,吾知之矣。’居數(shù)月,淫益甚。大夫蘇從乃入諫。王曰:‘若不聞令乎?’對曰:‘殺身以明君,臣之愿也。’于是乃罷淫樂,聽政,所誅者數(shù)百人,所進(jìn)者數(shù)百人,任伍舉、蘇從以政,國人大悅。”楚莊王聽政伊始,便能殺數(shù)百惡人,進(jìn)數(shù)百善人,顯示了他對善惡賢愚的明察和勵精圖治、大展宏圖的魄力。

  “懲惡揚善”的用人模式,更多地出現(xiàn)在朝代更替的時候。新的政權(quán)為了穩(wěn)住政局,鞏固新生政權(quán),大多要對前一朝進(jìn)行清算,特別是對那些民憤大、臭名昭著的貪官污吏進(jìn)行清理,以樹立新政權(quán)的威信。與此同時,也進(jìn)升一些民望好、品行端正的清正之士擔(dān)任官職,以充實新生政權(quán)的隊伍。

  燕昭王“引進(jìn)人才”

  燕昭王,戰(zhàn)國時燕國的國君,公元前311年至279年在位,在位32年。燕國在戰(zhàn)國七雄中最弱,屢次敗于齊國。燕昭王即位之初,便發(fā)誓報仇,“卑身厚幣以招賢者”。燕昭王對他的手下郭隗說:“齊國趁著我的國家動亂襲擊攻破燕國,我深知燕國國小力少,不足以報復(fù)齊國。但如果能得到賢能的人才一同治理國家,洗雪先王的恥辱,這是我的心愿。先生見到這樣的人才,我愿意親身侍奉他。”郭隗說:“大王如果一定要招攬人才,就先從我開始吧。那些比我賢能的人,一定會不遠(yuǎn)千里來投奔您的。”

  《史記·燕召公世家》記載:“于是昭王為隗改筑宮而師事之。樂毅自魏往,鄒衍自齊往,劇辛自趙往,士爭趨燕。燕王吊死問孤,與百姓同甘苦。二十八年,燕國殷富,士卒樂軼輕戰(zhàn),于是遂以樂毅為上將軍,與秦、楚、三晉合謀以伐齊。齊兵敗,湣王出亡于外。燕兵獨追北,入至臨淄,盡取齊寶,燒其宮室宗廟。齊城之不下者獨唯聊、莒、即墨,其余皆屬燕,六歲。”燕昭王招攬各國才俊,樂毅來自魏國,鄒衍來自齊國,劇辛來自趙國,各國有用人才紛紛來到燕國,在短短28年間,燕國便由弱變強,大敗齊軍,陷齊國七十余城,足見“引進(jìn)人才”的威力。

  “引進(jìn)人才”的用人模式,在歷朝歷代都得到很好的應(yīng)用。這種開放地包容地不拘一格地吸納各國各地人才,使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為一個政權(quán)源源不斷地輸入新鮮血液,集思廣益,群策群力,能夠在較長的時間里保持強盛的態(tài)勢。

  治國之要,用人為本。用人的模式還有許多,但是要想國家強盛,關(guān)鍵是不拘一格用人才。西漢劉向《說苑·談叢》有言:“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天下人才可謂多矣,關(guān)鍵是能不能用。只有不求全責(zé)備、論資排輩,真正地欣賞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天下忠士才能如錐處囊中,脫穎而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