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视频播放器免费看_日韩精品视频娱乐_黄片不卡_在线人成观看

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人物

文章

曾國藩的治學之道

發(fā)稿時間:2018-07-25 15:36:44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楊彩霞

  曾國藩是晚清身居要職的重臣,更是皓首窮經(jīng)的鴻儒。他在家書中提及最多的是讀書學習,曾囑子孫不欲做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其治學之道,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

  治學目標:進德修業(yè),經(jīng)世致用

  自宋以來,湖湘一代盛行奉程朱理學為正宗、重經(jīng)世務(wù)實的學風,理學家畢生所追求的是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此中前半部分講修身養(yǎng)性,后半部分便是經(jīng)世之說。這對曾國藩的讀書治學之道產(chǎn)生很大影響。

  曾國藩曾說:“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講求乎誠正修齊之道,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yè)之事,操習乎記誦詞章之術(shù),以圖自衛(wèi)其身。”進德即修養(yǎng)美好德性,無愧父母宗祠;修業(yè)即鉆研學問經(jīng)典,以求謀食立身,而此二者,俱與功名無關(guān)。曾國藩曾數(shù)次科考不中,深知科舉取士的危害,在他看來,科考書目固定,應(yīng)試文章八股,若單為考取功名而學習,則易讀死書,死讀書,若一生功名未中,而其他學問也無漸進,則是畫地為牢。如此一來,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就是欲求一塾師也不可得。所以曾國藩要求子孫讀書要廣泛涉略,終身學習,以自娛身心,富養(yǎng)精神,不求后輩為達官重臣,惟愿代代有秀才。

  同時,在曾國藩看來,學問必須有益于國事,文章和行事應(yīng)以治事、救世為急務(wù),切忌空虛之學。在晚清朝廷危機之際,一介書生曾國藩將讀書與實踐緊密聯(lián)系起來,創(chuàng)建湘軍,興辦洋務(wù)。結(jié)合時局,曾國藩認為學問無外乎軍政、船政、數(shù)學、格致等,遂選聰穎幼童遠渡重洋,學習步算、制造諸科,翻譯西方科技之書,以圖自強。曾國藩博覽群書,組建湘軍時采用戚繼光束伍練兵之法,整理鹽政時采取陶澍的經(jīng)驗,整飭吏治時對照前人的得失成敗……后來,曾國藩成為一代“中興名臣”,大概就是由于他能知行合一,將知識與社會發(fā)展和生活實踐緊密聯(lián)系起來的緣故。

  治 學 方 法 : 看 、讀、寫、作、錄

  古語說,砍柴不對紋,累死砍柴人,讀書治學也是同樣的道理。曾國藩在給曾紀澤的信中寫道:“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看”,就是我們?nèi)粘Kf的閱讀。曾國藩用商人積累財富和兵家攻城略地來比喻閱讀,說明只要個體發(fā)揮積極主動性,閱讀便可使人們迅速獲取新知,開闊視野,豐盈精神。然而閱讀并不是漫無目的地看,一是要博學專精,在廣泛涉略的基礎(chǔ)上精讀與自己專業(yè)相關(guān)的書籍;二是要讀好書,讀經(jīng)典。

  “讀”,就是朗讀、誦讀。朗讀不僅可以“無忘所能”,使所學的知識能夠真正掌握而不忘記;而且可以朗朗上口,自娛其心,是以“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采其深遠之韻”。

  “寫”,指的是書法。曾國藩曾因?qū)懽诌t鈍吃虧不少,所以教育子孫無論寫哪種字體,要持之以恒地練習,最終達到寫的又好又快的效果。

  “作”,就是寫作,任何思想或知識,只有付諸文字,才能將其傳至更遠。曾國藩主張為文者平時要多觀察多積累,做到胸中有丘壑,這樣做出的文章才言之有物,否則只是一種拙劣的文字游戲和華麗的辭藻堆砌,根本不足以稱之為文。同時,人不是天生就能做文章的,寫作是一個不斷積累和實踐的過程,要把天馬行空的想象落實到紙上筆端,首先要克服的就是怕丑的心理。曾國藩教育正在學作賦的曾紀澤說:“少年不可怕丑,須有狂者進取之趣,過時不試為之,則此后彌不肯為矣……爾若學賦,可于每三、八日作一篇大賦,或數(shù)千字,小賦或僅數(shù)十字,或?qū)虿粚Γ鶡o不可。”或許我們最初的寫作只是從模仿名家名作開始的,但是只要持之以恒,日積月累,最終自會分別蹊徑,有自己的思想和氣韻。

  曾國藩雖只說了“讀書四法”,但他的讀書治學思想中還貫穿著做札記的方法,即“錄”。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時,要隨手做札記,如遇令人拍手稱快的文字,要用朱筆標識。曾國藩在讀書時常將心得和當時有疑問的地方分冊摘錄,隨著學問的漸長,每有新的心得便記錄在對應(yīng)條目的下面,日積月累,便對這一問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功可強立,名可強成,曾國藩天資不算聰穎,但通過堅持不懈地靜心治學,最終成為一位受國人敬仰的“學者型官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