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股勁”精神推動濮陽改革實現新跨越
發(fā)稿時間:2018-06-22 14:16:14 來源:中國改革網
2018年5月14日,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發(fā)表署名文章《努力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的“三股勁”》,文章指出“學習弘揚焦裕祿同志的‘三股勁’,關鍵是要同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結合起來,同推進中原更加出彩的宏偉事業(yè)結合起來”。全面深化改革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和河南省前途的關鍵一招,是推動各地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動力。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經進入新階段,改革要有新作為,就要用好焦裕祿同志的“三股勁”精神,以始終為民的“親勁”,百折不撓的“韌勁”,迎難而上的“拼勁”,堅持不懈,久久為功,玉汝于成。
一是“親勁”彰顯改革初心。把民之所望,做改革所向,始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近年來,濮陽市謀劃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統一城鄉(xiāng)醫(yī)保、促進教育公平、激勵進城務工、產業(yè)扶貧等改革舉措,一系列看得見、摸得著的改革,讓群眾有了滿滿的獲得感。改革越是深入,越要牢記改革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不能變。正是基于群眾訴求,濮陽市連續(xù)三年推出全面深化改革人民滿意度評價活動,發(fā)動人民群眾參與改革、支持改革。今年年初,濮陽市又首次發(fā)布改革選題征集令,把消除“大班額”、推進分級診療、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等民生改革列入今年重點改革任務,讓改革更接地氣,讓改革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二是“韌勁”體現改革堅守。改革越向前推進,越會遇到阻力障礙,也越檢驗改革者的韌勁。這些年,濮陽改革頻出亮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榮膺中國改革(2017)年度案例、農村黨支部書記學院補齊干部教育鏈條、房產去庫存創(chuàng)造濮陽經驗、“車間進村”扶貧模式成為全國標桿、率先推行“三十五證合一”“三十八證聯辦”……這些都與全市上下增強改革定力、保持改革韌勁密切相關。誠然,在優(yōu)化營商環(huán)境、互聯網+政務服務、金融改革、醫(yī)藥衛(wèi)生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等方面,還有很多難點要突破、很多堵點要疏通。面對新問題、新矛盾、新挑戰(zhàn),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改,一錘接著一錘敲,一茬接著一茬干,以“釘釘子”精神扎扎實實把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
三是“拼勁”飽含改革要義。改革的核心支撐是開創(chuàng)。改革進入到現階段,觸及的利益、面臨的問題都是深層次的。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和“斷腕割肉”般的利益調整,需要有“自我革命”的勇氣,在簡政放權、國企改革、機構改革、人才引進、環(huán)境保護等方面,要拿出革除積弊的拼勁,敢啃硬骨、敢闖敢試,使各項改革措施有力推進。要學習焦裕祿同志“拼上老命大干一場,決心改變蘭考面貌”的精神,在改革上拿出一股子拼勁,緊緊圍繞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以“馬上就辦”的快干精神、下沉基層的實干精神和學習先進的巧干精神,聚焦打造“一次辦妥”改革新亮點,繼續(xù)在財稅金融、鄉(xiāng)村振興、社會保障、對外開放、生態(tài)文明等關鍵領域改革,再攻克一些難硬任務,再取得一些新成果。
偉大時代成就偉大事業(yè),偉大事業(yè)需要偉大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繁重的宏偉事業(yè),需要焦裕祿精神作為推進工作的強大精神支撐。“三股勁”正是焦裕祿精神的剛勁風骨、鋒韌所在。實踐一再證明,只要濮陽堅持以焦裕祿同志的“三股勁”精神貫穿全面深化改革全過程,就一定能在勇闖深水區(qū)、啃下硬骨頭的改革奮斗歷程中逢山有路、遇水有橋,匯聚起改革的磅礴力量,實現推動濮陽改革發(fā)展和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來源:濮陽市委改革辦 編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雜志社通聯部 盧志文 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