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视频播放器免费看_日韩精品视频娱乐_黄片不卡_在线人成观看

當前位置:首頁 >> 人文精神

文章

哲學的審美表達

發(fā)稿時間:2018-05-23 14:53:42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楊光祖

  哲學和文學的關系是非常密切和復雜的??v觀文學史,很多的文學大師都是思想家,有自己獨特的思想。比如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曹雪芹、魯迅。可以說,如果沒有他們獨特的思想,他們的文學成就可能就不會那么卓越。這也是后人為什么不斷地閱讀他們著作的重要原因,不僅是因為他們的文學性,他們高超的文學技巧,更是因為他們文字后面藏的巨大的思想力量。

  這種思想與哲學家的表達方式不太一樣式不太一樣,當然主要是與康當然主要是與康德、黑格爾等人的表達方式不一樣。它更加感性,更加形象,更加生動,也更加容易進入人心。如果一個讀者沒有一定的哲學修養(yǎng),要真正進入這些文學大師的世界,恐怕也是極其艱難的。不要說這些現(xiàn)代作家,即便古代經(jīng)典作家,也與哲學密不可分。比如王維、李白、蘇軾等人,如果你對莊禪一無可知,那么你也永遠無法體味他們的妙處,所謂妙處難與君說。

  那么,作為一個文學評論家,需不需要哲學修養(yǎng)呢?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文學評論家,首先需要的肯定是對文學的那種審美直覺,那種對文學史的諳熟,那種藝術判斷力。但僅有此還不行,還必須有一定的哲學修養(yǎng)。哲學會給評論家一雙慧眼,讓他穿透文學文本,看到大師文字后面的東西。

  那么,是不是哲學家從事文學評論就一定很成功呢?也不見得。這里還需要他們具有優(yōu)秀的文學感悟力。我們看馮友蘭那一代的哲學家,大都有著良好的文學修養(yǎng)。文學評論的力量來自于對文學文本的分析,這種分析既有文學性的分析,也有對文學文本的思想性的分析。所以,一個文學評論家的哲學素質(zhì),應該不是那種教條式的概念化的東西,用那種抽象的哲學術語從事文學評論,也是得不償失的。真正的文學評論家應該是將哲學內(nèi)化于自己的血液之中,化為自己的審美直覺,或俗話說,養(yǎng)就一雙慧眼,用王國維的話說,“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