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馬列著作
發(fā)稿時間:2018-04-16 13:54:41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李振軍
3月6日,中央黨?!恶R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課程拉開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單元教學序幕,于是,如饑似渴地“啃”馬列著作,讀懂讀通這些“本本”便成了我每天的“作業(yè)”。
完成“作業(yè)”需要有適宜的準備,于是我把自己歸零,把自己舊有的東西清空。聽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自己才知道,在過去長時間中我們接受的馬克思主義主要是從蘇聯(lián)傳過來的,蘇聯(lián)化的“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是有區(qū)別的,比如,蘇聯(lián)教科書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分割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做法與本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不相一致的,在哲學上對馬克思主義的這種偏離,是蘇聯(lián)模式的理論與實踐偏離馬克思主義主題和根本原理,偏離歷史唯物主義這一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一個哲學根源。通過糾偏,自己才厘清,過去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運用之所以有許多錯誤,現(xiàn)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很多批評之所以并不正確,理論上的原因都在于沒有從邏輯和方法上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親近馬克思主義原生態(tài)的求索過程,實際上就是信仰的求根過程。我高中階段和大學階段所學和接受的馬克思主義就是蘇聯(lián)化的“馬克思主義”,于是自己甘做“小學生”,在中央黨校任課教授們的矯正和引領下,我把自己舊有的東西清空,把自己徹底否定,以歸零心態(tài)開啟研讀馬列著作狀態(tài),在我們黨最高學府、紅色殿堂、思想理論高地走進馬列經典、聆聽馬列經典,在與馬列經典著作的“對話”中,在與中央黨校授課教師的“對話”中,在與理論研修班其他學員的“對話”中,在自己與自己的“對話”中,逐步實現(xiàn)認祖歸宗,進而達到正本清源、返本開新、強基固本的目的。
完成“作業(yè)”需要有適宜的狀態(tài),于是我促自己安靜,把“三點一線”生活重拾。依據(jù)本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研修班教學計劃,開列自己馬列著作學習的時間表、任務書和成果冊,沉下心來,坐住板凳,把黨校生活簡單化,回到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學生時代。理論的精髓深深蘊含在原著原作之中,帶著課前預習遇到的問題,原原本本地學習了《共產黨宣言》《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通過與思想者本人“對話”,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馬克思主義原著的震撼力量和理論魅力,內心生發(fā)出對“基礎理論”由衷的尊重和渴望。當然,因馬列經典有些學術性、專業(yè)性很強,加上歷史年代久遠,需要背景知識,我在讀原著、聽教授們進行原著導讀時有些費力、不都能讀得懂,但我相信只要知難而進,反復地琢磨,經過一點點自我訓練,會有更多的理解和體悟,會把難點攻克。果不其然,漸漸地自己讀原著入了迷,上課讀,自學時間也讀,邊學邊注,邊讀邊交流,邊學邊寫收獲體會,課堂筆記記滿了,理論素養(yǎng)進一步提高了,理論水平進一步提升了。
完成“作業(yè)”需要有適宜的平臺,于是我讓自己增強問題意識,把看家本領夯實。讀馬克思主義原著可以親近原汁原味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但馬克思主義原著不是一兩部著作,而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馬克思主義全部著作讀完也不太現(xiàn)實,鄧小平同志精辟地提出了讀馬列的原則:讀馬列要精,要管用的。馬克思曾經指出,問題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正如中央黨校王東京副校長在教學引言中所講,學員到黨校學習,要進一步夯實理論基礎,拓寬世界眼光,強化戰(zhàn)略思維,加強黨性修養(yǎng)。在改革開放和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目前所處的關鍵階段上,在社會轉型期一系列深層次且錯綜復雜的矛盾和問題構成的嚴峻挑戰(zhàn)面前,黨的理論基礎能否鞏固,黨的精神文化力量能否增強,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所組成的執(zhí)政團隊能否作為全社會的中流砥柱而不辱執(zhí)政使命、不負人民期望,需要在知行合一的意義上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黨校研修學習之路不斷向前延伸,自己要充分利用一切有效時間精讀精學、常讀深學,杜絕浮光掠影、淺嘗輒止,做到在讀中思、學中悟,將馬克思主義原理與思考和分析新時代的“中國問題”結合起來,既從源頭和根基處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又學會運用列寧提出的“同具體的歷史經驗聯(lián)系起來加以考察”的方法,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切實把經典著作中的光輝思想轉化為頭腦中的知識儲備,開拓觀察問題的視野、挖掘思考問題的深度、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馬列經典,是我心之夢想、也是路之必然。走進馬列經典的過程中,我愈發(fā)感到在當代中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