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视频播放器免费看_日韩精品视频娱乐_黄片不卡_在线人成观看

當前位置:首頁 >> 財經

文章

孫立堅:提高財政透明度應納入財政紀律

發(fā)稿時間:2012-05-31 00:00:00  

  【導讀】2012中國各省份財政透明度成績單張榜公布,全國竟沒有一個省份及格。5月30日16點,經濟之聲聚焦:什么是財政透明度?財政透明度不及格,是因為各地重視不夠還是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到透明?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不斷增大財政透明度是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的方向?,F(xiàn)在,一份顯示2012年各省份財政透明度的成績單馬上就要張榜公布。這份榜單由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課題組調研完成。今年已經是第四次進行相關發(fā)布。從今年的報告來看,如果以滿分100分來打分,得分最高的湖北省也只有45.2分,全國竟沒有一個省份邁進60分的及格線。

  根據這份報告,湖北、黑龍江、內蒙古、新疆、海南、山東、廣西、河北、北京、甘肅財政透明度位于前10名。課題組認為,從總體上看,省級財政信息透明度比前一年有進步,公開的項目從去年的60%多上升到今年的70%多,平均分也提高了,但也只到了25分左右。

  今年的報告還新增了中央部門預算透明度部分。調查結果顯示,按百分制計算,沒有任何一個部委在預算透明度上得分超過50分,得分最高的環(huán)保部只有43.8分,得分最低的是國家物資儲備局,得分只有19.38分,還有一部分部委沒有公布預算信息。

  項目組的研究人員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各個部門和系統(tǒng)的透明度差別比較大。項目組負責人說,信息公開與否,在項目組看來"與中央的表態(tài)以及各省領導的管理風格密切相關"。不過,讓課題組感到欣慰的是,地方對于財政透明度的重視程度比以前有了較大提高。

  《央廣財經評論》,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微博)就此帶來評論。

  先給我們解釋一下,什么是財政透明度?評判財政透明度高底一般會參照哪些因素?這樣做有什么意義?

  孫立堅:講白了就是我們大家要交很多的稅給國家,大家都希望知道國家是怎樣來使用我們的錢的,因此國家比如說在建設一個公共的項目當中,它的招標方式讓誰來做,然后這個招標的單位使用多少的資金來進行投入,投入這個項目是不是具有合理性,值不值得做。另外這個項目給老百姓帶來的效益怎么樣,效果的評估怎么樣。大家都希望通過自己的監(jiān)督,能夠讓國家的錢能更加使用得合理使用得有效率,所謂透明度就是在于錢怎么用,錢從哪里來,給誰用,用得怎么樣。

  如果說把這個評判財政透明度比成一場考試的話,你認為怎么才能得高分,什么樣的考生才有資格拿高分呢?

  孫立堅:我想首先一點,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應該要對納稅人負責的意識不斷的推高,要接受社會的監(jiān)督,這樣自己推進的一些經濟的政策和刺激的方案才能得到社會的共識。另外一點得到了社會監(jiān)督以后的好處可以大大的降低自己的監(jiān)督成本,能夠起到一個外部的約束機制,防止腐敗。只有做到這點的政府才會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他們所做出的服務才會贏得社會大眾的贊同,這樣才能提高分數(shù)。

  在這場考試當中我們發(fā)現(xiàn)真的結果真的不讓人樂觀,所有的考生都不及格。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所謂的省份都不及格呢?

  孫立堅:我想有這么幾點因素,一個是長期以來計劃經濟的那套管理方式延續(xù)下來,這種披露的意識,為納稅人負責的意識還沒有在政府的行政系統(tǒng)當中建立起來。第二點,國家確實是考慮到先要把問題解決掉,能夠更快的把資金推動經濟的增長,解決就業(yè),所以有很多的在資金使用過程當中的管理機制沒有很好的確定起來,而是先把這個項目先拉起來,這個也就使得后續(xù)的信息披露的想做又做不了的格局出現(xiàn)。第三個,當然國家也出于一些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有些東西可能他不便于披露。

  我發(fā)現(xiàn)還有一點問題,就是今天在各個部門分數(shù)偏低,但是他們之間也有差異,掌握更多的資源的部門反而信息的披露是模糊的,這點我覺得今后要引起十二萬分的重視,因為這當中很容易會引起一些腐敗的問題,透明度低的話也不利于政府為公眾為社會服務的功能的發(fā)揮。

  財政公開應該說是一種進步,但是公開的程度呢?它好像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在財政公開的過程當中怎么來建立一種穩(wěn)定可行的機制,讓這種人為的因素較少的影響到財政公開的進度呢?

  孫立堅:我們長期以來計劃經濟的管理思維的模式,是一個垂直的管理系統(tǒng),地方政府是為中央負責,地方的部門的執(zhí)行投資項目的是為相關的部委負責,所以他們沒有想到今天要為大眾負責的意識,更加不會想到信息披露的問題。所以這個問題上應該改變意識,也就是說要為社會大眾服務,而且社會監(jiān)督的訴求是越來越高,所以應該在整個財政紀律上納入一條披露的責任,當披露責任成為一種義務要來執(zhí)行的時候,我們才會對資金的使用方式有意識的去管理。另外一點也要注意到,不能為披露而披露,什么意思?為了要得到高分想盡一切不應該采取的手段為自己拿高分做準備,披露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好的公共服務的質量,但是如果披露造成了就像追求GDP這樣一個目標,那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是適得其反。

  有沒有這樣的一種可能性,我們還還拿考試做比方,如果說一場考試個別學生不及格,那應該是這個學生不夠努力,但如果全班學生不及格,可能不一定是學生的問題,比如說是不是題出得過難了,或者是分打得過嚴了,有沒有這樣的一種情況,全部省份財政透明度都不及格,這是評判的標準過于嚴格呢?

  孫立堅:你這個問得非常的好,今天我剛才也講到我們整個垂直的管理體系有自己的一個標準,對于財政的支出管理的標準,那么這個標準是和出自第三方的一個學校的研究機構所展示的客觀的標準有很大的差距,那么至于到底哪一個標準更有利于公共服務質量的提高,這個也是需要我們要深入探討的地方。

  嘉賓簡介

  孫立堅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證券研究所常務副主任、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世界經濟文匯》編輯、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以及日本一橋大學國際共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