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中國的人道故事
發(fā)稿時間:2017-11-14 13:48:24 來源:學習時報 作者:沈南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呼吁各國人民同心協(xi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中國紅十字會作為以人道救助為己任的群團組織、黨和政府在人道救助領域的專業(yè)助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宏大的歷史責任中,必須履行自己的職能與擔當,提交自己的故事與答卷。
高度重視國際紅十字運動這個“百家講壇”
高揚人道主義旗幟的國際紅十字運動,歷經一個半世紀的風霜雨雪,已經發(fā)展成為一個歷史悠久、覆蓋廣泛的世界性人道主義組織。由于具有國際性質的鮮明特點,中國紅十字會從創(chuàng)立之日起,就擁有了比較有利的國際工作席位和世界發(fā)聲渠道,并在黨和政府的直接領導下,為推動本地區(qū)以及世界紅十字事業(yè),為配合國家的整體外交、助力新中國的發(fā)聲亮劍、推動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交往,作出了獨特的貢獻,成為國家民間外交的最早踐行者。特別是近20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中國紅十字會充分發(fā)揮了人道性、民間性、包容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國際活動取得了長足發(fā)展。實踐證明,中國紅十字會應該、也能夠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立足本土創(chuàng)造中國的人道故事,面向世界傳遞中國的人道故事,面向未來弘揚中國的人道故事。讓中國的人道故事成為中國故事宏大樂章中一個不可替代的篇章和音符,從而卓有成效地助力主陣地、伴奏主旋律、添加正能量。
牢牢把住中國特色紅十字事業(yè)這個“國家標識”
中國特色紅十字事業(yè),是國際紅十字運動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新時期中國紅十字會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國際紅十字運動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初步成果,是中國紅十字工作者長期的實踐總結和智慧結晶,同時也是我們必須持之以恒予以堅持的發(fā)展方向和道路自信。講中國的人道故事,其實質就是要用人道的視野和人道的語境,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故事;用人道的平臺和人道的路徑,講述面向“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努力奮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故事;用人道的韻律和人道的聲音,講述當代中國自強不息、發(fā)展進步的主流故事和中國人民安居樂業(yè)、蓬勃向上的民間故事。
切實把握馬克思主義指導這個“戰(zhàn)略高度”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憲法賦予的居于指導地位的思想理論基礎。在馬克思主義不斷中國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思想和路線指南。所以,講好中國人道故事的前提,是強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學習與理論指導,特別是強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與把握,強化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最新發(fā)展的內化與運用,讓當代中國鮮活的馬克思主義融入我們人道故事制作的全過程,指導我們的人道故事創(chuàng)作和人道故事傳播。
馬克思主義的崇高品質在于它厲行實踐、尊重群眾和服務人民,認為人民群眾是真理的踐行者、事業(yè)的創(chuàng)造者和歷史的推動者,是我們一切工作的終極目標。因此,中國紅十字會所有工作都應毫無例外地親近群眾、埋頭基層,這是紅十字運動立足中國大地的根系和土壤、力量和源泉。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宏偉生動、具體鮮明的案例和故事,并保證每一個故事都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每一個故事都有溫度、接地氣。也只有這樣,才能在宏大的國家平臺和民族方陣中,創(chuàng)造出屬于中國特色、富有時代精神的人道故事;惟其如此,才能在宏大的中國故事樂章中,演奏出中國人道故事的音律,在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史詩中,勾畫出中國人道故事的美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