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视频播放器免费看_日韩精品视频娱乐_黄片不卡_在线人成观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黨建設

文章

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努力

發(fā)稿時間:2017-09-27 13:37:4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潘玥斐

  在“7·26”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謀劃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宏偉藍圖,向全黨全國人民發(fā)出了奮力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踏上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動員令。

  一個夢想 兩個百年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宏偉藍圖,向全國人民發(fā)出了向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時代號召。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表示,“我堅信,到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xiàn),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xiàn)。”

  一個夢想,兩個百年。戰(zhàn)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教授畢玉德認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中國夢”的具體內容,清晰地概括著實現(xiàn)“中國夢”的歷史任務、戰(zhàn)略步驟和實踐方向,呈現(xiàn)出步步推進、行穩(wěn)致遠的歷史發(fā)展脈絡。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按照“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要求,腳踏實地、實干興邦,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中國夢”的指引下,凝聚民眾、振奮人心、積聚力量,全面促進經(jīng)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tài)文明建設,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唐魁玉表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有助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統(tǒng)一思想;有助于認清中國現(xiàn)代化道路的長期性、艱巨性和階段性特征;有助于激勵全體人民不斷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昂揚斗志,讓人們認識到這既是一個充滿荊棘的過程,同時又是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

  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

  “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已經(jīng)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一個“窗口”。“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場堅定、話語鮮明地向世界宣告:我們將堅定不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黨委書記黨圣元表示。

  2014年3月,在對荷蘭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之際,習近平主席在荷蘭《新鹿特丹商業(yè)報》發(fā)表署名文章,“當前,中國正在朝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前進,歐盟也在加緊推進‘歐洲2020’戰(zhàn)略。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讓人民生活變得更加美好,這是中國人民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也是歐洲人民共同愿望。我們愿意同歐洲各國一道,深化互利共贏合作,共享機遇,共創(chuàng)繁榮。”

  在歷次出訪中,習近平主席多次提到“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讓世界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目標和夢想,讓世界共享中國的發(fā)展成果。中國也因此獲得了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和支持,“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展現(xiàn)出強大的吸引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代人接力奮斗。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小康社會寄寓著千百年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到20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六大提出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目標;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黨的十八大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部署。30多年來,我們黨始終緊緊抓住這個奮斗目標,不斷推動小康社會建設取得輝煌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全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不斷把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推向前進。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jīng)戰(zhàn)略研究院研究員汪紅駒表示,2017年上半年,各地區(qū)各部門堅持穩(wěn)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貫徹落實新發(fā)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出現(xiàn)積極變化,經(jīng)濟發(fā)展穩(wěn)中向好態(tài)勢更加明顯。當前中國已經(jīng)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下半年要在穩(wěn)中求進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chuàng)造條件,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不懈奮斗。

  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即將在北京召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劉躍進看來,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不僅能夠保證“十三五”規(guī)劃落到實處,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也將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奠定理論基礎。

  貢獻哲學社會科學智慧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但我們也要認識到,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前進道路上困難猶存。

  在“7·26”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要求,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zhàn),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jīng)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

  對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汪紅駒認為,從中長期看,需要認識到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判斷,即“三個沒有變”;準確把握初級階段變化的新特點;堅定不移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7·26”重要講話激勵著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唐魁玉表示,要深刻認識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莊嚴承諾背后的意義,即我們黨是一個有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成熟的、代表人民利益的偉大執(zhí)政黨,應該也必須以為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為根本行動目的。作為社會學研究者,應該在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征程中,全力以赴做好相關社會宣傳、社會動員、社會總結、社會反思和實踐推進或引導工作,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獻計獻策。

  畢玉德表示,“兩個一百年”是全方位的系統(tǒng)建設目標,既有硬實力的躍升,也有軟實力的積累,更是綜合實力的匯聚。作為國家軟實力建設的承擔者、綜合實力的貢獻者,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一是要永懷赤子之心,堅守文化自信。將對黨的忠誠、對祖國的熱愛、對民族的責任內化為研究熱情和研究動力,推出塑造靈魂、引領思維的高質量研究成果,夯實文化自信的基礎。二是要挺立學術前沿,堅持融合創(chuàng)新。當下,社會科學研究呈現(xiàn)從各學科界限分明到各學科間綜合與融匯的發(fā)展趨勢,從與自然科學的硬性區(qū)分走向二者的內在滲透與互動,融合交叉成為創(chuàng)新突破的最大契機。社會科學工作者既要有前沿的“精”、“深”,還要有事業(yè)胸懷的“廣”、“博”。三是要面向現(xiàn)實實踐,引領創(chuàng)新驅動。“資政育人”是社會科學研究的最現(xiàn)實課題。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時代背景下,文化“走出去”既是其中的建設內涵,更是其助推動力。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當成為中國文化的傳承者、創(chuàng)造者和宣傳者,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