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國際思維向世界說明當代中國
發(fā)稿時間:2017-04-26 16:44:07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王子江 鄧茜
人民出版社總編輯辛廣偉日前在倫敦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當今世界非常關注中國,這是中國出版業(yè)和文化“走出去”的機遇,要注重用“國際化的思維和表達方式”積極向世界說明當代中國社會的變化,用細節(jié)講好中國故事。
辛廣偉介紹說,人民出版社主要出版當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書籍,是全媒體出版機構,致力于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中國發(fā)展變化速度很快,西方讀者對于當代中國的變化非常關注。人民出版社介紹為中國改革開放作出貢獻的元勛,推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以及出版的《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致力于介紹和反映中國當代社會,引起了外國讀者的關注。”
辛廣偉認為,現(xiàn)在是全世界前所未有地關注中國、傾聽中國聲音的時刻,但如何取得理想的傳播效果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他說:“中國出版界要努力成為西方愿意傾聽的來源,研究西方思維,做好國際表達,用靈活的方式推介,非常重要。”他以《屠呦呦傳》為例,人民出版社對外推介時稱屠呦呦為“中國的居里夫人”,在摩洛哥推介該書阿文版時請中國醫(yī)療隊到現(xiàn)場演示,并邀請當?shù)赜杏绊懥Φ恼缛宋餅樵摃鴮懲平樵~,這種“接地氣的方式”能夠讓當?shù)厣鐣斫夂徒邮苤袊鴷约捌渲械睦砟睢?/p>
對此辛廣偉分享了自己的切身體會。他說,自己曾經出版過一本介紹中國出版業(yè)的書籍,“從第一個字開始就注意用西方人的表達方式落筆,要把國情,或者說中國人非常了解但外國人未必清楚的背景,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注重細節(jié)的闡釋,用比較的方式有參照性地說明問題,更有利于對方的理解”。
在談到中英兩國出版業(yè)和文化合作時,辛廣偉認為,英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現(xiàn)代思維的國家,在創(chuàng)意文化、制造業(yè)、經濟、金融等方面與中國有著密切合作。
“英國在文化創(chuàng)意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鑒之處,同時他們也很關注中國在文化產業(yè)方面的變化,”他說,“兩國出版機構深入合作,對促進兩國文化交流,落實‘國之交在于民相親’的理念非常有意義。”
此外,辛廣偉認為,中國出版業(yè)比過去強大了很多。以今年的倫敦書展為例,除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的參展團,中國出版集團、江蘇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中國教育出版集團、中國國際出版集團等都在書展上有大的展位,這在過去是很少見的。
“參展人數(shù)可與美國出版商比肩,參展圖書中的外文書比例上升,這些指標性的變化都反映出中國出版業(yè)不斷發(fā)展壯大,”他說。■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wǎng)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騰訊網(wǎng) 搜狐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改革論壇 中國新聞網(wǎng) 澎湃新聞網(wǎng) 鳳凰網(wǎng) 經濟參考網(wǎng) 人民論壇網(wǎng) 中宏網(wǎng) 千龍網(wǎng) 網(wǎng)易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北青網(wǎng) 中國記協(xié)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辦公室 央廣網(wǎng) 中國青年網(wǎng) 中國經濟網(wǎng) 中國日報網(wǎng) 中國人大網(wǎng) 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