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國問題為中心 研究社會政治哲學
發(fā)稿時間:2017-02-04 10:00:38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陳晏清
創(chuàng)新是理論發(fā)展的不竭動力。哲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必然需要理論自身的反思以及社會現實觀照。馬克思主義哲學向來不是思想的教條,恰如恩格斯指出的:“我們的理論是發(fā)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這啟示我們,馬克思主義哲學尤其是社會政治哲學的創(chuàng)新,必然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中國問題為中心的新的理論探索過程。
哲學的創(chuàng)新在于探尋走向現實生活的通道
就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新而言,從比較寬泛的意義上說,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針對新的情況、新的問題,從新的角度,采用新的方法,運用新的材料,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作出新的更深入的闡釋,以增強其對當代現實問題的解釋力。但從嚴格的意義或本來的意義上說,創(chuàng)新應是一種原創(chuàng)性的研究,是新的觀念、新的理論的創(chuàng)造。雖然這兩種意義上的創(chuàng)新都有重要的意義,但我們在思想中還是應當有二者的界限,有它們各自的標準。我今天要講的事情,都是從后一種意義上講創(chuàng)新的。
后一種意義上的哲學創(chuàng)新,只有一條道可走,那就是關注現實實踐,直面時代問題。哲學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是尋找新的生長點。這個生長點不在書本上,不在歷史中,不在任何別的地方,而只能存在于我們時代的現實生活的土壤中。學習書本、研究歷史都非常重要,但那是占有和積累哲學文化資源,也就是占有和積累解決問題的手段,哲學要解決的問題卻只能是時代遇到的問題,那才是新的生長點。只有把握到時代的問題即時代的矛盾,才有可能在謀求問題的理論解決的過程中產生新的觀念、新的理論。因此,哲學創(chuàng)新的前提性工作,是探尋哲學走向現實生活的通道。我們認為,包括政治哲學在內的社會哲學就是哲學與現實社會生活會通的最佳渠道之一。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歷史理論是明顯地存在著歷史哲學和社會哲學這兩種哲學維度的。歷史哲學是從歷史的發(fā)展過程中揭示人類歷史的一般本質和一般規(guī)律,我們所熟悉的唯物史觀就是歷史哲學的維度,即一般歷史觀的維度。而社會哲學則是在唯物史觀的指導下研究人們的現實社會生活過程。歷史哲學和社會哲學這兩種哲學維度的關系就是唯物史觀與現實歷史的關系。哲學研究要面向現實實踐,就必須把握住社會哲學的維度。這也是我近三十年來堅持開展社會哲學研究的緣由。
社會轉型為社會哲學研究提供了基礎和切入點
人們的現實社會生活過程是一個異常龐大的社會體系,因此,社會哲學研究必須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而理論研究的切入點,歸根到底是由研究者身處其中的社會實踐背景所限定的。當代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而且它不同于西方“先發(fā)”國家那種自發(fā)的、相對緩慢的轉型過程,而是通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改革自覺地推進的,在其體制轉軌時期是一種急速的社會變化過程。因此,在這個轉型過程中,矛盾和問題會集中快速地發(fā)生和顯露出來,亟須依靠哲學和各種社會科學的共同努力去把握。其中,社會哲學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為社會哲學更具綜合性,它能在綜合各學科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觀念,實現對于社會轉型過程的觀念引導。依據上述理解,在過去的二十年間,我們選擇了目前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提出的一些重要問題進行系統(tǒng)的哲學研究,并推出了一套“社會哲學研究叢書”。通過這些問題的研究,對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作了全方位的考察,為人們觀察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提供一個初步的卻是必要的觀念框架。
社會轉型時期,新的問題是層出不窮的。隨著改革的深化和社會轉型過程的推進,社會哲學的研究也會不斷地拓展和深化。20世紀末、21世紀初,政治生活中的問題以及它對整個社會轉型的影響越來越重要,成為迫切需要理論回答的問題,我們便把社會哲學研究的重點轉向了政治哲學。在廣義上,即在同歷史哲學維度相對應、相區(qū)分的意義上,社會哲學當然包括政治哲學。因此,政治哲學研究仍是社會哲學研究的繼續(xù)。事實上,在重點轉移以前,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我們已經在“社會哲學”的名義下,做了若干政治哲學課題的研究,如市民社會、公共領域、公共政策、權力規(guī)范、協(xié)商民主、市場經濟和政治民主化、公平和效率等,這極大地推動了學術對現實問題的觀照。
社會哲學與政治哲學的內在關聯
把政治哲學歸屬于廣義的社會哲學范疇,在學理上也是說得通的。一方面,政治哲學的研究必須有社會的維度。所謂社會維度就是社會結構分析的維度,政治與經濟、文化諸方面的關系考察的維度。失去社會維度,就政治談政治,是揭示不了政治事物的本質,做不好“政治哲學”研究的。例如,在研究協(xié)商民主問題,論證政治協(xié)商擴展到廣泛的社會協(xié)商何以必要、何以可能時,就必須從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入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是“國家和社會一體”,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構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相對獨立于國家的私人自主的社會生活空間,也就逐漸形成了“國家與社會相對分離”的社會結構狀態(tài)。在這種社會結構狀態(tài)下,為保障和有序增強社會的自主性,國家(政府)便必須逐步地把一部分社會管理職能讓渡給社會,以逐漸實現社會的自我管理,而推進民主的社會協(xié)商便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式。另一方面,許多社會問題的研究又必須有政治哲學的視角。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社會政治生活也會有新的內容和形式,一些原本似乎與政治無涉的問題也具有了政治的性質。因此,政治哲學的研究者應當更新“政治”觀念,超越過去長時期接受的那種狹隘的“政治”觀念。例如,馬克思關于“自由王國”的理論是在《資本論》里論述的,馬克思說:“事實上,自由王國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規(guī)定要做的勞動終止的地方才開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來說,它存在于真正物質生產領域的彼岸。”物質生產領域始終是一個必然王國。“在這個必然王國的彼岸,作為目的本身的人類能力的發(fā)展,真正的自由王國就開始了。”但過去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卻很少關注(更談不上政治哲學的關注),覺得它不是地道的“經濟”問題,同“政治”也離得較遠,往往把它作為一般的社會發(fā)展理論放過去了??蓪嶋H上,這正是一個地道的政治哲學問題,甚至可以說是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總體性問題。馬克思所說的“自由王國”指的是一種社會狀態(tài),其基本內涵是人類能力的發(fā)展成為目的本身,即人的全面自由的發(fā)展。人的全面自由的發(fā)展正是所謂“人類解放”的實在內容,而馬克思創(chuàng)立的政治哲學正是以人類解放為價值目標的政治哲學。
破解社會現實問題需要哲學和社會科學的共同努力
上述這些,其實都不是什么新觀念、新方法,都是馬克思教導我們的,馬克思就是這樣做政治哲學的研究的。把政治哲學歸屬于廣義的社會哲學范疇,在政治哲學的研究中把握社會的維度,又在考察一些應當運用政治哲學視角的社會問題時自覺地運用政治哲學的視角,這不但沒有模糊政治哲學的學科性質,而且有助于打破過去長期形成的學科分立的局面,將有助于政治哲學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我們強調政治哲學的研究以現實問題為中心,就尤其需要采用這種研究方法。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都不是按學科發(fā)生的,對于稍微復雜一點的問題,都需要哲學和各種社會科學的合作研究、綜合研究。我們正在做的民主問題和社會正義問題的研究,就是遵循上述的思路和方法進行的。
研究民主問題就是要在理論上回答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走什么道路的問題。結合總結中國共產黨半個多世紀以來實行群眾路線和民主集中制、推行民主政治協(xié)商的豐富經驗,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社會的新情況新變化,我們認為,推進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政治建設的新路向。因此,我們把民主問題的研究集中到對于協(xié)商民主的研究。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需要較為系統(tǒng)地探討和闡述中國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的理論基礎、文化基礎、實踐基礎,以及協(xié)商民主在“廣泛、多層、制度化發(fā)展”實踐推進中涉及的重要理論問題,同時研究和闡述西方民主理論由代議民主到協(xié)商民主的演進、中西協(xié)商民主理論的比較等,對協(xié)商民主理論問題作出全方位的探討。僅就研究者應有的理論準備、知識準備來說,就涉及眾多學科,因此,對于社會主義協(xié)商民主的深層理論研究固然是一種政治哲學的研究,但必須有哲學和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多個學科的合作才能有效完成。
社會正義問題是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也是當前實踐中呼聲最高的問題。對于正義問題,一方面要做好基礎理論的研究,全面正確地闡述馬克思主義的正義理論,這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要對實際生活中發(fā)生的公平正義問題進行理論的研究。實際生活中的公平正義問題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應當首先找尋恰當的切入點或突破點,例如,公平和效率這兩種價值追求的關系就可以作為切入點。計劃經濟模式把公平放在首位(這里說的公平指實質上的公平,而不是指形式上的公平),而市場經濟模式看重的則是效率。市場經濟本身不能解決公平問題,按它自身的邏輯只能造成不公平。解決公平問題要依靠國家(政府)干預及由政府從市場外部對其自發(fā)作用給予必要的矯正。這種干預或矯正,是現代市場經濟國家都會做的,中國是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國家,更應當這樣做。因此,曾經有過的所謂“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之類的提法,有一定的價值,但關鍵是把握住效率與公平合理的結合點。這個結合點是歷史的、變動的。把握好這個合理的結合點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需要政治哲學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合作研究提供理論和智慧的支持。為了防止空洞、抽象的研究,我們已著手建立“中國政治指數”,“協(xié)商民主指數”已初步完成,下一步準備做 “公平正義指數”。
中國社會正經歷著前無古人的大變動,新的問題層出不窮。社會政治哲學的研究遵循馬克思開辟的道路,堅持以中國問題為中心,必將更好地發(fā)揮哲學的探索功能和批判功能,為推進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作出重要貢獻,也會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fā)展打開新局面。
(作者單位:南開大學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