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委副書記,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陳斌
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深刻認識政黨定位后作出的新的戰(zhàn)略決策,是一次黨建觀念、工作作風、活動方式的系統(tǒng)變革。近兩年,如皋市委將服務作為基層黨組織的價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強化基層黨組織在服務中教育引導黨員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屬性和政治責任,以系統(tǒng)的思維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初步走出一條特色彰顯、富有成效的如皋基層黨組織“服務轉型”之路。
一、全市基層黨組織建設現狀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基層黨組織5614個:其中黨委67個、黨總支477個、黨支部5072個,共有黨員70153名(其中農村黨員36775名)。在鎮(zhèn)(區(qū)、街道),現有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與城北街道合署辦公,設立兩套黨工委班子)、1個江蘇省級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與城南街道合署辦公,設立兩套黨工委班子)、1個如皋工業(yè)園區(qū)(與如城街道合署辦公,設立兩套黨工委班子)、11個鎮(zhèn)(黨委建制),下轄行政村166個(全部為黨總支建制)、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165個(其中黨委建制12個、黨總支建制152個、黨支部建制1個)、城市社區(qū)16個(建立黨總支14個,其中3個社區(qū)聯合組建1個黨總支)、規(guī)模集居區(qū)黨委3個(城北街道北郊花苑黨委、城北街道如意花苑黨委、高新區(qū)城南花苑黨委)。在機關和事業(yè)單位,建有政府工作部門黨委12個、事業(yè)單位黨委4個、黨總支61個、黨支部725個。在國有企業(yè),共建有黨委5個、黨總支4個、黨支部114個。在新經濟組織,共有新經濟組織3903家,建立黨組織 3890家,組建率99.67%,其中黨委20個、黨總支139個、黨支部3731個;其中單獨建支2169家,占比55.57%,聯合或掛靠組建黨組織的1721家,占比44.43%。456家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100%單獨建立黨組織。在新社會組織,共有新社會組織236家,建立黨組織221家,組建率93.64%;其中單獨建支137家,占比62%,聯合或掛靠組建黨組織的84家,占比38%。
二、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實施動因
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核心在服務,關鍵在把功能定位從管理轉到服務上來,更好地發(fā)揮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群眾需求日益增多,特別是改革發(fā)展進入新的階段,許多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舉措直接關系群眾切身利益。我們在調研走訪中發(fā)現,基層黨組織在開展服務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誤區(qū):一是開展服務缺少財力物力“難作為”。市、鎮(zhèn)基層黨建工作經費投入不足,“權隨責走、費隨事轉”落實不力,同時一些基層黨組織,特別是村(社區(qū))經濟基礎薄弱,發(fā)展后勁不足,沒有足夠的財力、物力投入到公共服務上,導致“難作為”的現象。二是開展服務缺少人員隊伍“不作為”。隨著城鄉(xiāng)一體化的推進,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不斷增多,村域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的服務力量日趨減少,村干部隊伍“青黃不接”;由于理想信念和志愿奉獻的宣教缺位,不少農村黨員不積極甚至不愿意亮身份、作表率,群眾骨干更難以自覺參與志愿服務,導致“不作為”的現象。三是開展服務缺少計劃目標“亂作為”。一些基層黨組織對服務型黨建工作目標不明、思路不清、組織不力,片面地以中心工作代替服務、以管理治理代替服務,服務內容脫離群眾“剛性需求”,服務陣地重建輕用、有臺無戲,服務方式簡單粗暴,導致“亂作為”的現象。四是開展服務缺少群眾支持“虛作為”。不少基層黨組織忽視對群眾的宣傳、引導和發(fā)動,使黨的正確主張難以變?yōu)槿嗣袢罕?ldquo;聽黨話、跟黨走”的行動自覺;部分黨員干部“雙強”、“雙帶”能力不足,面對群眾需求顯得力不從心,導致“虛作為”的現象。
三、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做法與成效
近年來,如皋市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專門下發(fā)了《中共如皋市委關于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實施意見》,并先后三次召開全市性專題會議現場推進,有力提升了全市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和水平。
1.強化實基固本,實現服務網絡系統(tǒng)化。適應經濟結構、產業(yè)布局、黨員流動、群眾需求等新變化,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城鄉(xiāng)的黨建服務網絡。一是全方位覆蓋。在農村,推行“支部+協(xié)會”、“支部+公司”、“支部+基地”、“支部+合作社”等組織設置模式;在社區(qū),推行“業(yè)緣型”、“趣緣型”等組織設置形式,在志向相投、興趣相近、活動相似的社區(qū)居民群體中建立黨組織;在“兩新”領域,采取聯建、統(tǒng)建、掛建及下派黨建指導員等形式,完善黨組織設置。全市345個村(社區(qū))黨組織下設1091個二級黨支部、8518個村民小組,“兩新”組織組建率達99.67%。城北街道探索構建起以園區(qū)黨工委為主導、產業(yè)園區(qū)綜合性黨委為支撐、規(guī)模企業(yè)黨組織為基礎的三級黨組織管理體系;東陳鎮(zhèn)13家企業(yè)聯合組建了工業(yè)園區(qū)聯合黨支部,建立起“責任明確化、臺賬流程化、活動日常化、考核民主化”的管理機制,聯合黨支部運轉良好。二是網格式管理。在農村(社區(qū))推進“村(社區(qū))黨委(總支)—二級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黨小組長)”服務架構建設;在城市(社區(qū))推進“社區(qū)聯合‘大黨委’—片區(qū)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樓長(黨員中心戶)”服務架構建設;在“兩新”組織推行“黨委(總支、支部)—黨小組—黨群聯絡員—黨員職工群眾”服務架構建設。目前,全市已建立各類功能性黨小組1.2萬多個,村(社區(qū))黨員中心戶6286戶,“兩新”組織黨群聯絡員5378名。三是多元化幫建。落實市四套班子領導掛鉤聯系“十個一”,市級機關部門“三解三促”、“雙聯雙助” ,年輕干部“四線四百”實踐鍛煉,機關干部“千人聯千企”等工作機制。2014年,市四套班子領導、“法檢”兩長掛鉤推進重點非公企業(yè)92個,61位市鎮(zhèn)領導與28家薄弱村(社區(qū))黨組織掛點幫扶,83家市級機關部門、399家鎮(zhèn)級企事業(yè)單位與101個經濟薄弱村進行對接,9083名黨員干部與15730戶貧困戶結對幫扶,累計直接或協(xié)調幫扶資金1300多萬元,促進農民再就業(yè)2385人,協(xié)調解決各類問題4700多件。
2.強化實力提升,實現服務隊伍專業(yè)化。按照“選準、培強、管嚴、用好”的總體思路,分領域、分類別抓好隊伍建設,著力打造一支服務意識強、服務本領優(yōu)的高素質服務隊伍。一是打造“一綜多專”的村(社區(qū))服務隊伍。以村級公共服務平臺為依托,由村(社區(qū))“兩委”干部為主體組成綜合性服務大隊,整合村(居)民議事代表、離退休人員、黨員中心戶、種養(yǎng)大戶等隊伍資源,建立政策宣傳、農業(yè)生產、綜合治理、衛(wèi)生計生、民政社保、環(huán)境管護、文化體育、校外輔導、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物業(yè)家政、居家養(yǎng)老、法律援助等12類專業(yè)化服務小隊,按照農村“7+X”、城市社區(qū)“8+X”的模式因需配備。同時,創(chuàng)新配備村(居)民小組聯絡員,每個村(居)民小組或若干樓棟(150-200戶)選聘一名聯絡員,簽訂《公益性服務協(xié)議書》,采取“固定考核補貼+臨時服務補貼”的辦法落實補貼。目前全市已累計建立2206支、7411人的村域“一綜多專”服務隊伍,配備村(居)民小組聯絡員9213名。如城街道十里社區(qū)黨總支組織黨員干部和黨群志愿者建立“人力資源黨群服務隊”,依托社區(qū)全省首家村級“人力資源市場”,常態(tài)化開展“周五招聘會”、“培訓夜校”、“周末學校”,有效化解了企業(yè)招工和村民就業(yè)的“兩難”問題;長江鎮(zhèn)(如皋港區(qū))海壩社區(qū)黨總支的“一會三室六隊”服務模式(“一會”即樓長管理委員會,“三室”即綜合辦公室、綜治警務室、便民服務室,“六隊”即夕陽紅巡邏隊、老娘舅調解隊、小喇叭宣傳隊、活雷鋒服務隊、共產黨員突擊隊、環(huán)境整治護綠隊)受到李學勇省長的充分肯定。二是打造“一核多翼”的“兩新”組織服務隊伍。有機整合“兩新”組織行政管理、黨群組織、黨員和職工群眾中的優(yōu)秀骨干力量,打造以黨組織書記為核心,出資人、黨群聯絡員、黨員職工、志愿者及黨建工作指導員等多支隊伍整體聯動的“一核多翼”服務隊伍。近三年,通過市、鎮(zhèn)、企業(yè)三級聯動的方式培訓“兩新”組織黨員近2萬人,發(fā)展黨員994人,有534人通過“兩新”黨務工作者資格認證考試,先后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1732人,實現了對“兩新”黨組織聯系服務全覆蓋。南通泰幕士時裝有限公司黨支部結合自身實際,建立以女性黨員為主體的“政委”團隊,定期開展培訓,嚴格制定考核,引導和鼓勵“政委” 主動融入企業(yè)、推動發(fā)展、凝聚職工、服務社會。三是打造“一崗多責”的機關服務隊伍。引導機關黨員立足本職崗位,強化“8小時外”服務村居發(fā)展、群眾致富、社會和諧等多重責任,以“黨員干部進社區(qū),志愿服務作表率”活動為載體,推動機關在職黨員主動到社區(qū)報到,根據工作特點和個人特長,認領社區(qū)“服務崗”、“責任田”,扎實開展“八個一”主題活動。建立機關黨員“8小時之外”服務考評機制,嚴格實行“一崗多責、雙重管理”,促進機關黨員主動參與社區(qū)服務。目前已有6515名在職黨員干部到所居住的社區(qū)報到,認領志愿服務項目1600多項,開展各類社區(qū)志愿活動70多場、5000多人次。如皋市財政局機關黨總支組織86名在職黨員干部全員參與,將黨員分成多個志愿服務小分隊,每隊明確一名牽頭聯絡員,即時掌握社區(qū)志愿服務的項目、崗位和內容等信息,統(tǒng)籌計劃和組織社區(qū)服務。市氣象局結合自身職能,組織機關黨員干部進社區(qū)普及防雷擊措施等知識,累計發(fā)放《居民防災手冊》、《百姓氣象災害應急避險手冊》等氣象科普宣傳材料1000余份。
3.強化實體運作,實現服務平臺規(guī)范化。順應時代發(fā)展需要和人民群眾期盼,不斷拓展平臺功能、延伸服務觸角、完善運行體系,打造便捷服務、便利活動、便于議事的服務陣地。一是建立一站式公共服務中心。以列為全省首批村級公共服務運行維護試點為動力,突出惠民服務、教育培訓、政策宣傳、民主監(jiān)督、文體娛樂、醫(yī)療服務、警務綜治、辦公接待等八大功能,全面構建了以市民服務中心為龍頭、鎮(zhèn)便民服務中心為主體、村公共服務中心為基礎的市鎮(zhèn)村三級便民服務網絡。以“減負增效”為重點,全面推行村(社區(qū))公共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將原先69個功能站室整合為“五室三站兩欄一廳一校一場一超市”、懸掛標牌由76個精簡至15個、上墻制度由131項規(guī)范至19項、臺賬資料由73項調整為“1+X”(即“綜合記錄簿+工作記錄本”),建立起創(chuàng)建達標、考核評比及臺賬設立申報準入機制,讓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騰出更多精力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長江鎮(zhèn)(如皋港區(qū))便民服務中心設立全天候“港城熱線”,同時共有292項審批服務事項無障礙入駐,順利承接中央編辦交辦的聯合國“行政審批流程再造”課題。二是建立綜合性黨群活動中心。整合鎮(zhèn)便民服務中心、村公共服務中心等資源,建立區(qū)域性、開放性、綜合性的“兩新”組織黨群活動中心,為“兩新”黨組織開展活動提供便利。全市共建成14個集組織活動、信息交流、人才培養(yǎng)、黨員服務于一體的區(qū)域綜合性黨群活動中心,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100%單獨建立黨群活動中心,初步形成“兩新”組織“15分鐘黨群活動圈”。江蘇神馬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黨總支黨群活動中心配備室外活動場、文化長廊、圖書室、企業(yè)黨校、會議室、談心室等功能,通過“兩個一”工程(每周一期“手機微型黨課”、每月一次“道德講堂”),為黨員職工提供開放式、多功能、專業(yè)化的活動陣地。三是建立信息化致富平臺。深化黨建信息化“上電視、上手機、上互聯網、上廣播”“四上工程”,加強“農寶網”、“網上村村通”、“大學生村官為農服務信息室”等功能建設,鼓勵基層單位因地制宜探索網絡黨支部、QQ群、微信、短信群發(fā)等信息化手段,不斷擴大信息公開、交流互動、技術支持、電子商務等基層服務覆蓋面。如皋成為全省首家被列為全國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商務信息服務試點市。城南街道黨工委建成黨員生活QQ群、大學生村官“e”工之家、企業(yè)招聘信息微博、花木盆景交流園、“農業(yè)技術天天學”廣播等多個信息化民生服務平臺,商務信息發(fā)布平臺用戶達2000人以上。
4.強化實效倍增,實現服務載體惠民化。加強各領域服務載體創(chuàng)新,推動服務功能轉型,使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方式和活動方式更加貼近群眾需求。一是突出發(fā)展致富群眾。全面開展“四大服務先鋒行動”(農村黨組織“富民服務先鋒行動”、社區(qū)黨組織“和諧服務先鋒行動”、機關事業(yè)單位黨組織“效能服務先鋒行動”、“兩新”黨組織 “轉型服務先鋒行動”),不斷提升基層黨建工作服務發(fā)展、服務群眾的含金量。2014年,我市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0.5%和11.6%,如皋名列2014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第28位、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第19位。磨頭鎮(zhèn)新港村黨總支充分發(fā)揮合作社黨建“強社富民”效應,積極推進“新品種黨員先試、新技術黨員先學、新市場黨員先行”的“三先”工程,市場每天吸納周邊農戶進場交易近400人次,日均交易額達80萬元。雙錢輪胎(江蘇)有限公司黨委在實踐中探索形成獨具特色的黨建“統(tǒng)合工作法”,公司的黨員骨干領銜攻關了“低溫一次法煉膠生產線”技改項目,提高生產效率80%以上、節(jié)能60%以上。二是突出聯系服務群眾。全面推行以“及時梳理群眾訴求、實時代理群眾事務、即時處理群眾難題”為主要內容的“三理工作法”,建立健全“進村入戶走訪”、“接待群眾說事”、“聯系群眾幫扶”、“黨群議事反饋”、“服務群眾考評”等“五項制度”,嚴格抓好黨代表“三室三代”工作機制。目前全市建立黨代表集體工作室19家、個人工作室93家、網上工作室21家,近三年全市黨員干部走訪接待群眾6.7萬人次,疏理社情民意5.2萬條,解決實際問題4867個,各類矛盾糾紛同比減少19.3%。如皋市城管局黨委深入開展微型黨課進社區(qū)、城管課堂進學校等活動,開通“城管小魚兒”半官方互動賬號,建立健全“代履行”機制,打造出城管“365”服務品牌。如城街道孔廟社區(qū)黨總支整合活動場所,成立“傍晚學校”,解決社區(qū)貧困家庭及雙職工子女放學后無人看管的問題。三是突出教育引導群眾。常態(tài)化開展“黨史黨性黨風展”、“送理論到基層、送黨課到支部”、電視道德講堂、“鎮(zhèn)鎮(zhèn)一臺戲、村村演一場”、“尋找最美如皋人”、“小亭志愿服務月”等系列活動,教育引導廣大黨員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營造積極向上的文明新風。2014年,全市共開展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宣講、黨課電影戲曲“三下鄉(xiāng)”、圖片巡回展等“紅色文化”宣傳活動1000余次。長江鎮(zhèn)(如皋港區(qū))黨工委開展“機關文化藝術節(jié)”暨“我向黨來唱支歌”大型合唱比賽、“萬名群眾看港城”、“一會一節(jié)”等大型群眾文體活動30余場,成功舉辦“大愛長江、慈善六助”捐贈活動,累計募捐120多萬元;丁堰鎮(zhèn)茄兒園社區(qū)黨總支組建“茄兒園老年藝術團”、“丁香老年腰鼓隊”、“中老年器樂培訓班”等文藝團體,定期開展文化藝術節(jié)、卡拉OK大賽、猜燈謎等活動。如皋成為南通地區(qū)唯一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的縣級城市,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縣級城市”第十名。
5.強化實時保障,實現服務機制長效化。加強以服務為導向的制度設計,推動基層服務型黨建工作走上規(guī)范化、長效化、常態(tài)化的軌道。一是健全上下聯動的謀劃落實機制。加強頂層設計,圍繞“五服務”需求和下級黨組織的期盼,以上帶下、由點及面,系統(tǒng)謀劃各類各級基層黨組織服務制度體系,同時建立健全黨建工作例會制度、常委分工負責和聯系點制度、鎮(zhèn)(區(qū)、街道)黨(工)委書記管黨述職評議等管黨責任機制,制定《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把服務項目和責任層層落到實處。二是健全科學規(guī)范的經費保障機制。按照規(guī)定落實好基層黨組織書記、專職黨務工作者的報酬待遇及社會保障待遇,市財政對村專項轉移標準提高到13萬元/標準村,村定補(定編)干部補助標準提高到14000元/人/年。設立黨內關愛資金,下撥農村老黨員定補、困補經費510萬元。三是健全務實管用的督查考評機制。建立起以群眾滿意為導向的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六個優(yōu)”星級評價體系,按照基層自評、群眾測評、組織考評分各占10%、70%、20%的權重進行折算,依托“日常督導、現場會議、片區(qū)點評”等形式加強全程推進,確保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不流形式、取得實效。
通過先試先行,如皋在實踐中找準了基層黨建工作的“服務坐標”,全市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活力為之一新,歸納起來主要表現為“三個有效推動”:
一是有效推動了基層黨組織的轉型升級,為新形勢下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新經驗。如皋以“服務轉型”為切入點,對新形勢下基層黨建工作進行了有效的路徑探索,做到“三個突出”:突出制度轉型,堅持頂層設計從一線取源,出臺的一系列文件意見都充分凸顯了基層群眾的需求導向、黨員干部的“四風”導向、組織建設的問題導向,強化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突出理念轉型,以反“四風”為契機,推動廣大黨員干部增強“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的意識,深化主動服務的思想遵循;探索黨課電影戲曲“三下鄉(xiāng)”、農民藝術節(jié)、廣場演出等一系列宣教載體,激發(fā)了廣大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形成合力;突出方式轉型,建立起以黨員領導干部“十個一”和“雙聯雙助”為主體的城鄉(xiāng)互助體系、以三級便民服務中心為重點的綜合服務中心、以“農寶網”為特色的黨建信息化服務平臺、以“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為統(tǒng)攬的責任落實機制、以“六個優(yōu)”星級化考評為手段的激勵體系,有力把基層服務型黨建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全年46項基層黨建工作經驗做法被國家級和省級媒體宣傳推廣。
二是有效推動了黨性與人民性的有機統(tǒng)一,為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提供了新載體。著眼于黨和人民的利益共同,以“黨建惠民”為統(tǒng)攬,將“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作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主要任務,堅持服務重心向民生匯聚,從廣大群眾最急需、最期盼、最現實的需求入手,做到了聯系群眾有覆蓋全體黨員干部的“三理工作法”;服務群眾有“政策宣傳、農業(yè)生產、綜合治理、衛(wèi)生計生、民政社保、環(huán)境管護、文化體育、校外輔導、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物業(yè)家政、居家養(yǎng)老、法律援助”等各類專業(yè)化服務隊伍;扶弱濟困有“醫(yī)療保險、大病補助、民政救助、慈善捐助、干部幫扶”的“五道保障線”;失地保障有“即征即保”和安置“零過渡”;義務教育有“零擇校”;文體活動有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及遍及村組和小區(qū)的健身廣場;醫(yī)療衛(wèi)生有“藥品零差價銷售”,“一中心三理五制”被評為全國群眾工作典型案例,全市黨員對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知曉率達100%、參與率達91.4%,廣大群眾對黨組織的滿意率達90.8%,較好實現了“領導干部正作風”、“黨員干部受教育”、“廣大群眾得實惠”的目標統(tǒng)一,實現了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一致。
三是有效推動了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鞏固黨的執(zhí)政基礎提供了新模式。把黨的執(zhí)政能力現代化作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前提舉措,以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為主抓手,突出鄉(xiāng)村治理、社區(qū)治理、社會治理等服務重點,大力優(yōu)化黨組織和行政服務網格,一方面在農村、城市社區(qū)和“兩新”組織分類設計并全面構建起“四位一體”組織服務網絡,依托一級黨組織、二級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城市社區(qū)黨員樓長、“兩新”組織黨群聯絡員)的立體式聯動,實現了黨在生產生活一線的服務力量全覆蓋;另一方面,探索創(chuàng)新了村(居)民小組(樓棟)聯絡員選配機制,形成“村干部分片聯系、聯絡員包組服務”的日常服務格局。此外,以黨組織和黨員為核心主體,廣泛凝聚全社會的各類組織資源和群眾力量,實現了服務主體由“單一”向“多元”的轉變,全面構建起“大黨建”的開放格局。通過基層網格和隊伍的合理布局,改進了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方式、活動方式,發(fā)揮出黨在基層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的領導作用,促進了基層現代治理體系的有效運轉,公眾安全感達96.7%,法治滿意度達92.1%。
附件1:農村黨組織“五位一體”服務架構圖
附件2:城市社區(qū)黨組織“五位一體”服務架構圖
附件3:非公企業(yè)黨組織“五位一體”服務架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