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憲政?
發(fā)稿時間:2016-09-29 10:28:55 來源:作者賜稿 作者:王占陽
【按語:本文是蔡定劍教授生前和我共同撰寫的《走向憲政》一書的“編者的話”。定劍在逝世前三天終于如愿以償地看到了這本書的樣書。也是在那天,他留下了一句著名遺言:“憲政民主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
本文簡明扼要地闡述了我們對于現代憲政民主的基本理解:“人類現代政治制度文明的重大發(fā)展是在民主的基礎上,建立以憲法為核心的法治,以法治保障人權、限制民主、制約政府權力,這就是憲政。憲政就是民主、法治、人權相互支撐、相互制約的政府。”
在很大的程度上,現代憲政民主是人類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大成果,是人類通過幾千萬人的流血犧牲方才覺醒的重要政治智慧,也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進步。對于這一重大進步,我們只能肯定,不能否定。對于憲政民主,我們只能追求,不能反對。“只有實行憲政制度的國家,才能實現健康、穩(wěn)定、可持續(xù)的發(fā)展。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匆非髴椪睦碛伞?rdquo;
本文首次在互聯網上公開發(fā)表。我深信,如果定劍在天有靈,他也會同意我在當前的憲政爭論中發(fā)表此文的。
2011年1月1日,法律出版社公開出版了《走向憲政》一書。該書迄已第三次印刷,產生了廣泛影響,受到諸多好評。目前讀者仍然可以買到紙質版的《走向憲政》,也可以買到電子書《走向憲政》。
迄今為止,先進的中國人爭取憲政民主的奮斗歷程已經有一百多年了。雖然這條道路是那么的艱難曲折,但我仍然堅信:“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不僅如此,從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階段和態(tài)勢來看,至多再有十幾年時間,無論是以何種方式和途徑,中國都將迎來它的憲政民主時代的曙光了!
以下就是本文的全文。
王占陽,2013-7-10 】
在人類社會中,最殘酷的莫過于少數統(tǒng)治者為了自己的權力和利益,不惜發(fā)動戰(zhàn)爭和政變,以至造成無數生靈涂炭。這是由于那些君主們說國家權力是他個人或他家族的,所以他們就可以爭來搶去。于是,近代以來,一些思想家創(chuàng)造了一種理論,說國家是大家的,不是個人的,他們把這叫“人民主權”。國家領導人要大家來選,而不能由家族世襲。領導人還要根據公眾選出的代表制定的法律進行治理,這就是現代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好的,它使“家天下”變成了“民天下”,政府以為民服務為宗旨,因而得到人民的支持。但是,人民并非總是理性的,特別是在發(fā)生危機的時候,饑民會搶劫,民眾有時也會被野心家所欺騙,選出諸如希特勒、墨索里尼一類的瘋子式人物。
在人民飽受 “民主暴政”及其導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苦后,人們對于民主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雖然民主是產生政府的好方式,但也不能讓民主恣意。必須對于政府的權力進行限制,以法律來限權,于是便創(chuàng)造了法治政府的制度。最重要的是以憲法為準則來審查政府的立法等行為是否合法,并以法院(普通法院或專門的憲法法院)承擔憲法守衛(wèi)者的角色。與此同時,國際社會提出了人權概念,把人權作為核心,政府的權力止于侵犯人權,并負有保障人權的義務。這就是二戰(zhàn)以后人類政治文明制度的兩項重要發(fā)展:一是民主國家普遍建立違憲審查制度,以少數智者的理性,防止多數人的暴政。二是建立聯合國,制定國際人權憲章,并推動各國人權保障機制的建立。
可見,人類現代政治制度文明的重大發(fā)展是在民主的基礎上,建立以憲法為核心的法治,以法治保障人權、限制民主、制約政府權力,這就是憲政。憲政就是民主、法治、人權相互支撐、相互制約的政府。有了民主,人民可以平安,并選擇自己喜歡的政府,迫使政府以人民利益為目的。有了法治,可以保證民主的健康發(fā)展,不因多數人的意志侵害少數人的基本權利。有了民主和法治,使每個人的生命、財產和自由都得以保障。只有實行憲政制度的國家,才能實現健康、穩(wěn)定、可持續(xù)的發(fā)展。這就是我們?yōu)槭裁匆非髴椪睦碛伞?/p>
在這種大背景下,2009年12月,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所、北京大學憲法行政法研究中心、耶魯大學法學院中國法中心、中律原(北京)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了“中國憲政前景”論壇。這是一次高水平的重要學術會議。出席會議的既有來自法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等領域的力主憲政改革的國內著名學者,又有思想活躍的中青年新銳學者,還有富有社會責任感的法律工作者和新聞工作者,堪稱中國人文社科知識界的一次重要聚會。會議圍繞著權限責任制政府、公民平等權利的實現和保護、司法改革、中國憲政前景、知識分子在憲政轉型中的角色等五大議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和理性辯論,取得了很多共識。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部著作,就是參加本次會議的專家學者們的文集。其中一部分是為會議提交的學術論文,或在會議發(fā)言的基礎上整理的修訂稿;一部分是為克服會議發(fā)言時間的局限,使與會專家學者能夠將近年來對憲政問題的思考和見解充分地表達出來,又約請與會或答應與會的專家為本文集專門撰寫的稿件,或專家們提供的近年來未曾發(fā)表過或已經發(fā)表過的重要作品。我們在計劃編輯本書時曾經很擔心與會的各位大學者非常繁忙,難有時間為本書撰稿,但后來發(fā)現這種擔心是多余的。當我們發(fā)出約稿邀請后,各位專家、特別是那些著名學者都欣然惠賜大作,遂使我們如愿以償,終于得以順利成書。在這里,我們衷心地向各位專家致以真誠的謝意!
本書是近年來少有的一部名家云集、視野開闊、洞察深刻、立論新穎、論證系統(tǒng)、思想厚重的探討中國憲政問題的精品文集,堪稱中國學界思想精華的重要薈萃。本書既深入探討了中國憲政改革的前沿問題,又深入系統(tǒng)地闡述了憲政民主的重要理論和基本理念;既有思想性、學術性,又有啟蒙作用。因此,本書既適合有關教學科研領域的專家學者,也適合黨政機關干部閱讀;既可作為大學生和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也適合一切關心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人士閱讀。本書的全部論文均按文章主題之間的邏輯關系順序排列,以便廣大讀者閱讀。
中國社會現在已經進入到了深入轉型的歷史關頭,中國21世紀的希望就在于政治體制改革和向憲政社會的轉型。我們和本書的所有作者都希望,本書不僅能夠對于我國憲政民主領域的學術研究和學術發(fā)展有所貢獻,更能對于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有所推動。若能如此,我們的心愿也就實現了。
蔡定劍 王占陽
2010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