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十點》:國企改革回顧
發(fā)稿時間:2014-08-06 00:00:00 來源:人民論壇網(wǎng) 作者:張五常
上世紀7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的國企改革也開始啟動。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本世紀初,中國的國企改革都致力于解決國企的債務、效率、盈利等問題。經過放權讓利,產權改革嘗試,承包制,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國有企業(yè)逐步剝離了歷史包袱,完善制度,作為企業(yè)主體參與市場競爭。
2003年國資委成立,此后,國有企業(yè)通過股份制改革,上市融資,加上天生享有的特權與壟斷優(yōu)勢,走上了快速擴張的道路。
經過多年發(fā)展,國有企業(yè)已經非常“強大”,中企500強中,罕見民營企業(yè)排名靠前,前三十位僅有萬科一家民企。國企利用信貸、土地租金等特權以及壟斷優(yōu)勢與民企爭利,廣泛涉獵到地產等各種競爭性行業(yè),無所限制,嚴重影響了市場的效率和公平原則;同時,由于制度缺陷,國企浪費嚴重,腐敗頻發(fā),引民眾不滿。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企改革的方向是混合所有制,國企改革再次啟動。然而,國企改革中的理念層面、操作層面的很多問題尚未清晰。鳳凰財經將上一次國企改革中的經典爭論、典型案例、關鍵問題逐一回顧,期望能從中總結經驗,理順思路,為目前的國企改革提供一些幫助。
關于國營企業(yè)的話題,近來在國內吵得很熱鬧。同學們紛紛要求在這重要話題上澄清我的看法。我的看法從來不變,但可能此前表達的不夠簡單,或不夠清楚。這里試以分點的形式說說吧。
?。ㄒ唬纳鐣洕慕嵌瓤矗瑖蟮闹饕щy是:使用不是自己的錢不會像使用自己的那樣小心謹慎。一九八八年弗里德曼會見趙紫陽,提出這點,說是經濟的黃金定律。因為這定律,與私企相比,國企的成本較高,或同樣成本,產出的物品或服務較差。不肯定千篇一律,但我們的賭注永遠是這樣下的。英諺云:不一定是強者角力勝,或快者賽跑贏,但我們是這樣下賭注的。
以股分制把國營改作私營,企業(yè)的資產也不是私人獨占的。但股民有權監(jiān)管,表現(xiàn)欠佳的經理人可以通過投票被解雇。更重要是認為股價偏低而又善于經營的人,可以收購。另一方面,不滿意的小股民可以把股份出售。股分的轉讓權重要,因為收購或沽出是最有力的表達方式。
?。ǘ慕洕誓欠矫婵?,只要企業(yè)是私營的,股權誰屬不重要。舉個例:廣州的白天鵝賓館可能是國內管理得最好的酒店。兩年前期滿,東主把業(yè)權交給國家。管理效率下降了嗎?沒有,因為國家把整間酒店以一個固定租金租給原來的東主繼續(xù)經營。今天的白天鵝賓館,是私營的「國企」。由此可見,效率不要從所有權誰屬那方面看,而是要從經營收益權誰屬那方面看。
?。ㄈ啄昵?,國內有些國企,就是免費送出去也沒有人要!是的,到國內投資設廠的朋友,選擇自起爐灶,不考慮以廉價購入同行的有國家職工制的爛攤子。最近幾年國企賣得出去,是因為地方政府保證轉手后買家可以隨意解雇職工。這是說,解散職工的補償由地區(qū)政府負責。這也是說,購買這些國企的人其實是購買房地產。
(四)如果在市場自由競爭下,國企可以不用補貼而生存,我想不出反對國企存在的理由。然而,今天不用補貼的、有錢賺的國企,主要是靠政府維護的壟斷或專利而生存的。金融如是,出版如是,通訊如是,鋼鐵、石油,等等,皆如是。這樣,國企存在的社會成本高得很。
?。ㄎ澹┮痪虐艘荒晡乙园准埡谧謱懴拢袊母镒罾щy之處,是那些政府可以容易地維護壟斷或專利的行業(yè)。不幸言中!五年前我說,國企的長遠困難不是虧蝕,而是賺錢,因為虧蝕遲早要收檔,但賺錢就鼓勵政府繼續(xù)把壟斷權維護下去。也不幸言中。當然,如果國企能于毫無政府維護的競爭下勝出,我會衷心拍手。
(六)政府維護的壟斷對經濟整體的禍害眾所周知,不用細說了。少人知道的是這是印度選走的路,而朝著這方向走,對社會經濟有害無益的管制法制會驅之不去,甚或變本加厲。管制法例是貪污的主要原因。二十年前我首先提出——跟著重復了很多次——一旦貪污的權利有了界定,制度化了,改革就嗚呼哀哉。中國不要拜印度為師。
?。ㄆ撸┮怨煞只蚱渌椒ò褔蟾臑樗綘I(國內稱民營),除了用自己的錢比較小心謹慎這黃金定律外,更重要的是政府不會再興高采烈地維護國企的壟斷權利。以發(fā)明專利或注冊商標或商業(yè)秘密或優(yōu)質名牌等而獲得的壟斷,經濟分析可以接受,但政府以牌照或法例維護的壟斷,早除早著。
?。ò耍┤绻辉倬S護國企的壟斷權,廢除所有維護國企的法例——包括取消牌照的限制——讓國企與私營的在市場自由競爭,經濟分析不容易反對。但分析又說:在自由競爭下,國企的資產不會流失,但會輸光。那么多年的經驗,數(shù)之不盡的例子,還不夠說服力嗎?所以十多年前我說,不要改進國企,要放棄。
放棄國企有兩種辦法。其一是不再維護,讓國企在競爭市場自生自滅。但這種輸光淘汰是國家的損失。其二上算:以股分或其它辦法把國企改作私營。這樣,企業(yè)在競爭下生存的機會較大,因而在廢除政府維護壟斷的情況下,能減少國家的損失。
(九)經濟分析說,只要能清楚地界定資產的權利,怎樣去界定是次要的問題。股分制是一法,整間國企出售是一法,送出去給員工或干部也是一法。方法不同有倫理上或公允上的問題,但要點是把資產的權利界定清楚為誰屬。首次界定,資產的權利可能落在不善經營者之手,但只要資產或股分有轉讓權,生意可為,過了不久就會轉落在善于經營者的手上。
?。ㄊ﹪筚Y產的私有化分配,倫理或公允的問題很容易吵起來。私相授受、上下其手的可能不能低估。怎樣分配,以什么價格或準則分配是頭痛的話題。一般而言,以股分出售頭痛最少。但我認為一家國企的多年成員是應該有點優(yōu)惠的。二十年前我建議,不妨仿效美國棒球大決賽的分帳方法,拿出國企的一部分股權,讓成員互相投票決定免費或低價的分配。
提出了上述十點,我倒要發(fā)一下牢騷。中國開放改革了二十多年,網(wǎng)上的言論怎還可以是那樣不成氣候呢?不管支持或反對國企,言論還是像文革期間那樣偏激,還是糾纏著模糊不清的術語,對世事一無所知。國企的問題不是湛深的學問,用不著讀書識字才可以理解的。
為什么從香港打電話到深圳,其費用比打到加拿大去高出六七倍?為什么今天的上海還出現(xiàn)白米短缺?為什么買個「書號」要兩萬元,而自由經濟從來沒有聽過要買書號這回事?為什么電力供應一時過剩,一時短缺?為什么同樣水平的私辦小學,國內的學費比香港的高兩倍?
對支持國企的人是很大的諷刺。今天的中國有世界工廠之譽,當之無愧,因為中國的制造品滿布地球。難道這些貨品是國營企業(yè)產出的嗎?█
友情鏈接: 中國政府網(wǎng)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 人民網(wǎng) 新華網(wǎng)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 騰訊網(wǎng) 搜狐網(wǎng) 光明網(wǎng) 中國改革論壇 中國新聞網(wǎng) 澎湃新聞網(wǎng) 鳳凰網(wǎng) 經濟參考網(wǎng) 人民論壇網(wǎng) 中宏網(wǎng) 千龍網(wǎng) 網(wǎng)易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 北青網(wǎng) 中國記協(xié)網(wǎng) 求是網(wǎng) 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辦公室 央廣網(wǎng) 中國青年網(wǎng) 中國經濟網(wǎng) 中國日報網(wǎng) 中國人大網(wǎng) 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