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一级视频播放器免费看_日韩精品视频娱乐_黄片不卡_在线人成观看

文章

2014,在增長和轉型間平衡

發(fā)稿時間:2022-04-11 15:34:36   來源:社會科學報   作者:袁志剛

  2013年的中國經濟發(fā)展充滿矛盾與沖突:外部需求低迷與內部需求放緩同時出現(xiàn);多種因素導致投資增速放緩;國內消費增速明顯下降;債務擴張的增長方式已經接近極限。在艱難的政策平衡之后,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將呈現(xiàn)何種趨勢?哪些因素將影響2014年經濟發(fā)展?對此,本報記者專訪了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袁志剛。

  記者:如果說2013年是進行改革準備與政策蓄勢的一年,那么2014年將是政策逐步落地與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您認為,2014年的經濟發(fā)展將總體呈現(xiàn)什么趨勢?國內外哪些突出因素將對2014年經濟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

  袁志剛:2013年確實是中國經濟進行改革準備和政策蓄勢的一年,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未來中國經濟的改革進程做了頂層設計,長期的中國經濟通過制度紅利的釋放,將維持中高速度的增長。但是,2014年又是艱難的一年,經濟轉型要求我們必須果斷地切斷對傳統(tǒng)經濟增長動力的依賴,而新的經濟增長動力還在形成之中,有些可能成為今年的增長新動力,但更多的增長動力將在以后若干年里釋放。因此,對于2014年來講,我們需要在增長和轉型之間做出選擇和平衡。如果我們將轉型定為一個重要的目標,就必須忍受經濟增長速度一定程度的下降。

  2013年是全球經濟拐點之年,也是全球經濟從經濟危機陰霾走向后危機時代的過渡之年。展望2014年,全球經濟仍將處于危機后的恢復時期,美國經濟復蘇得益于兩個方面。第一,量化寬松政策起到了修復居民資產負債表的作用。量化寬松政策推動了房地產以及金融市場的繁榮,通過財富效應提振了居民消費,進而帶動了企業(yè)投資需求;第二,美國科技創(chuàng)新、能源革命加大了投資需求,同時也提高了經濟的長期供給能力。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逐步退出,經濟景氣循環(huán)還將持續(xù)。歐洲經濟在債務危機緩和的背景下將踏上復蘇之路,2014年歐洲經濟復蘇動力仍將持續(xù)。日本經濟在規(guī)模巨大的刺激政策下擺脫了負增長的陰霾。刺激政策由大膽的貨幣政策、機動的財政政策以及刺激民間投資為中心的經濟產業(yè)成長戰(zhàn)略構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由此引致的日元加速貶值。然而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復蘇將有所放緩。新興經濟體受累于發(fā)達國家量化寬松政策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遜于發(fā)達經濟體的格局仍將延續(xù)。2014年新興市場國家面臨著三方面的挑戰(zhàn):第一,美國量化寬松政策退出帶來的資本外流。這種流動性風險的產生主要取決于經常賬戶收支、存貸比以及資本賬戶開放程度。第二,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帶來的需求下降。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后,中國采取的刺激性財政政策不僅避免了中國經濟的“硬著陸”,而且也通過貿易增加了新興市場的資源和原材料出口。而隨著中國經濟增速的下滑,新興市場面臨著外需下降的困難。第三,貿易條件的惡化。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價格在美元走強的條件下將受到壓制。總體來看,新興經濟體外部環(huán)境出現(xiàn)惡化,內部結構性矛盾將會逐步顯現(xiàn)。

  2014年中國經濟可能出現(xiàn)三方面的轉變。第一,隨著國內金融改革的穩(wěn)步推進,在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后采取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帶來的投資效率低下有望得到改善。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使得價格機制逐步發(fā)揮其應有的資源配置功能,過去配給信貸、壓低資金價格等金融抑制格局將被打破,資金的合理定價將會有效地反映市場供給和需求,避免低效率投資項目占用較多資金的情況。第二,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全球經濟增速大幅放緩,從而拖累中國出口的局面有望改變。加入WTO以來,中國貿易增速有過快速的增長,2013年的增速已經從過去的20%下降到8%。但是,不可否認出口占中國GDP的比重為25%,仍然較高,它依然是影響中國經濟的關鍵因素。2014年發(fā)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經濟雖有所分化,但總體而言,全球經濟將會復蘇。全球經濟回暖有助于中國經濟穩(wěn)固當前的中高增長平臺。第三,隨著上海自貿區(qū)實踐的發(fā)展,中國的對外開放模式有一個大的轉變,在貨物貿易更加開放的基礎上,服務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將有一個更高程度的發(fā)展。開放倒逼改革,中國的服務業(yè)水平和比重將有一個迅速的發(fā)展和提升。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經濟聯(lián)系不斷加強,對于美國、歐元區(qū)這樣較大的經濟體而言,其復蘇將會拉動中國經濟出口。如果將中國等視為以制造為主的國家,將美歐等國視為以創(chuàng)新、金融等高附加值產業(yè)為主的國家,將部分新興市場國家視為以資源生產和出口的國家,那么全球“三國演義”將展開新一輪的正向反饋聯(lián)系。首先,歐美經濟的復蘇將通過貿易渠道拉動作為追趕國家的中國的出口。中國出口增加一方面有助于短期經濟增長,另一方面通過學習效應也有助于經濟效率的提升,從而提高長期經濟供給能力。其次,中國經濟發(fā)展增加了歐美發(fā)達國家的先進制造業(yè)產品以及資源國家的原材料和資源產品的需求。這些國家出口的增加又會鞏固其經濟上行通道,從而進一步提高其對中國產品的需求。

  記者:2013年中國主動推動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投資增速有所放緩,但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仍在上升,這足以說明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難度很大。您覺得這一情況在2014年能否得以改觀?

  袁志剛:長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投資,這是由中國現(xiàn)階段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人口結構,國家政治經濟體制,收入分配狀況,居民行為共同決定的。因為中國的總體儲蓄率在50%左右,根據(jù)儲蓄必須轉化為投資的基本原理,投資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必然的。但是,這樣的經濟增長模式容易導致結構性矛盾。第一,由于國內消費低下,投資所形成的產能需要更大的市場容量,會出現(xiàn)外貿的長期順差,外匯儲備的過度積累。第二,更為嚴重的是,由于我們的投融資體系和體制存在嚴重的市場扭曲,投資主體對利率等價格信號不敏感,以地方融資平臺為主的基礎設施投資存在低效,重復投資的現(xiàn)象,房地產又存在泡沫。我們的融資系統(tǒng)近年來在所謂金融創(chuàng)新的口號下,影子銀行大發(fā)展,金融風險不斷積聚,2014年必須清理??傊痪湓?,不是我們的投資不應該高,而是投資結構、效率、投資產品的回報和現(xiàn)金流有問題,投融資體系和體制有問題,在投資決策領域根本不是市場說了算,而是政府說了算。2014年我們估計對投資行為、投資結構以及投融資體系和體制做重大調整,在這個調整中,原來的政府基礎設施投資會下來,房地產投資會下來。實體經濟中非常重要的制造業(yè)設備投資,由于目前太高的融資成本,短期內難以有進展。因此,2014年投資的增長速度不會快,但是由于原來的巨大投資基礎必須維持,后續(xù)投資不可能一下子壓縮;外資進入中國目前勢頭還是不錯;第三產業(yè)供需矛盾大,投資空間大,在結構調整下會有起色;最后,2014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不是太足,像2013年中期,政府為保增長,可能會啟動一些對結構調整有好處的投資項目。

  從構成上來看,制造業(y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房地產投資乏力是導致當前投資不振的主要原因。但從根本上來講,中國目前的投資受制于經濟結構的扭曲,而造成這一扭曲的最主要參與者是國有企業(yè)和地方政府。一方面,國有企業(yè)通過產業(yè)上游的壟斷地位擠壓下游的民營企業(yè),并利用廉價信貸進行過度投資,進而造成制造業(yè)產能擴張。另一方面,通過土地市場扭曲,地方政府支持下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吸收了制造業(yè)的巨大產能。而“四萬億”后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所導致的基礎設施建設增長減緩和房地產調控下的房地產不振,共同導致制造業(yè)巨大產能無法完全吸收進而導致產能過剩。其結果就是制造業(yè)、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投資的共同下降。因此,投資無法在中國經濟的結構扭曲未解決的情況下獲得實質性的回升。

  中國經濟結構扭曲的解決有賴于國有企業(yè)壟斷的破除,要素市場化改革以及服務型政府的建立。在政府所營造的良好市場環(huán)境下,由市場將要素資源配置到最有效的部門和企業(yè),再由企業(yè)自行決定生產、投資和創(chuàng)新。如果本屆政府可以有效實現(xiàn)相關領域的改革措施,那么未來投資仍然可以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

  但是,可以持續(xù)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投資模式與當前模式存在巨大差別。首先,投資主體不同,要從目前政府主導,國有企業(yè)實施的投資方式轉向對企業(yè)自主經營的依賴。其次,投資結構轉變,投資要從傳統(tǒng)的重工業(yè)、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轉向創(chuàng)新型產業(yè)、高端服務業(yè)以及與消費相關的領域。最后,投資目的改善,從單純對GDP的拉動變成服務民生,改善市場效率以及推動產業(yè)結構調整。從根本上來說,投資模式的轉變還是要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用市場之手去維持投資的持續(xù)增長和良好結構,進而使得其在中國未來的城鎮(zhèn)化、公共服務均等化和產業(yè)升級等領域起到更加積極有效的作用。

  記者:受多種因素影響,2013年國內消費增速明顯下降,控制公款消費對消費有一定的影響。您認為2014年消費的增速是否會進一步下降,從而進一步影響經濟?

  袁志剛:公款消費的下降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好事,我們千萬不能因為打擊腐敗所導致的公款消費下降影響了經濟增長,而有任何放松反腐敗的情況出現(xiàn)。從國內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來講……

  記者: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著力防控債務風險”列為2014年經濟工作的六項主要任務之一,地方經濟增長乏力也是2014年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您覺得對地方政府而言,如何既能降低政府債務,又能推動經濟發(fā)展?

  袁志剛:最近十幾年來,尤其是2008年全球危機以來,中國整體資產-負債的發(fā)展以及負債總量占經濟總量的比率不斷上升,衡量這一比率的具體指標有:……■